评论 “天下第一饺”貌似“虎年第一‘唬’”
(2010-02-15 16:57:57)
标签:
杂谈 |
评论
朱少华
中华民族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庚寅虎年春节,广东顺德长鹿农庄成功制作出一个1吨重的饺子供万名游客品尝。(据2月15日中新网)
把我们大年的代表性美食饺子制作到这样的地步也算是登峰造极了。最近几年人们虽然想让饺子创造出轰动效应来,可是多在增加它的“附加值”,方便人们收藏,如用黄金白金做。可现在也把它往“天下第一”的大字方面发展了,把饺子做成一间小房子大,体重达到上吨,如此的“饺子”,虽然馅儿搭配了56种原料,可除了模样像饺子外,这样的庞大还是真正的饺子吗?这样的“饺子”也许能“唬”住老外,但在国内看来却貌似虎年第一“唬”,是纯粹的瞎胡闹。
中华民族确实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话,但这个说话也是在合理制作饺子的基础上的。我们传统的饺子就是要制作的小巧玲珑,外形酷似过去的元宝,人们在食用时能连皮带馅一起入口,既有面食的芬芳,又有馅儿的鲜美,这也才是真正的好看又好吃的饺子。如果把饺子放大,那就不是饺子而是包子了。现在把饺子放大成了一个小房子,饺子皮必然也要加肥加厚,虽然能够煮熟,但人们在分食时,只能把饺子皮和饺子馅分开吃,饺子皮只能像水煎饼,饺子馅也可能像一个菜团团,如此还哪有一点饺子味?饺子煮熟以后专门把一名老外请来作为第一个品尝者,如果说这就是弘扬中国美食文化,不如说这就是在“做贼心虚”,因为这本身就不是饺子,更代表不了我们的美食文化。任何一位中国人也“唬”不住。
凡是追求“天下第一”,不顾特点、不顾浪费的“第一”风是我们近年来屡禁不止的一种不良风气。把上等的木料做成两根两米多长的棍子就是“天下第一筷”;把粽子包成了一座小楼高就是“天下第一粽”;把鞋子做成两条小船也就成了“天下第一鞋”;甚至把一条裤子做成了三层楼高就美其名曰“天下第一裤”。如此种种,制作者无一不是想借助“天下第一”来达到炒作的目的,并以此产生轰动效应,取得“扬名天下”效果,但因为这样的做法毫无科技含量,仅仅是以消耗资源和劳动成果为主,不仅没有争取到美誉,还让人贻笑大方,甚至饱受社会非议和、职责甚至谩骂。这个所谓的“天下第一饺”不过的虎年第一个“大头唬”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