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接“地气”的春晚小品笑声再多也是廉价的

(2010-02-08 15:38:05)
标签:

杂谈

不接“地气”的春晚小品笑声再多也是廉价的

朱少华

昨日,央视春晚进行了第三次带观众彩排,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捐款》终于露面。从昨天彩排的效果看,本山大叔依然是全场获得掌声最多的人,赵本山夸奖别人时仍用了去年在《不差钱》中毛毛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台词。此外,“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说不清道不白”、“刨根问底,往祖坟上刨,广告之后更精彩”等台词也赢得了现场不少笑声。而小沈阳的改变比较遗憾,笑点不如《不差钱》。

在春晚的节目审核中,对于小品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审核“标准”,那就笑声。如果演员的小品节目能让观众笑声不断,甚至能达到几秒钟就能让观众大笑一次,这个节目就算成功了,赵本山之所以能成为春晚的常青树,并连续多年蝉联“小品王”,靠的就是观众一见就发笑的绝技。他的土地小沈阳之所以现在红得发紫,仗的也就是他那一口一听就让人发笑的“娘娘腔”。不仅是小品,春晚上的任何一个节目都必须欢乐的祥和的,甚至节目内容可以荒诞,可以没有任何的生活基础,但一定要让人看着开心,哪怕那种笑声是浅薄的、嘲笑的、甚至是廉价的。

 

过大年需要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需要热闹和笑声。但是如果为了保证这种笑声,就要定出一些条条框框,甚至许多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少人人都深恶痛觉的社会现象都成了春晚小品选材上的禁区,这就让人感到不仅失望,甚至是讨厌和反感了。回顾这些年来的春晚小品,几乎就陷入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凡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问题,人人痛恨的问题,都成了“敏感问题”。如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官员贪污腐败问题,黑煤窑黑砖窑问题,公务员大吃大喝人浮于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社会上一抓一大把,能适合小品题材的更是数不胜数,去年“最牛官腔”出来后,时评作者当时就有人改变成小品,一度在网上被争相转载。也可以说,这些生活中的“活鱼”抓过来稍微加工就能成为优秀的小品剧本,但却没有人抓,确切的说也是没有人敢抓。

 

于是,最近几年的春晚小品剧本始终处在一种不接“地气”、没有生活、不咸不淡、甚至是胡编乱造的脑筋急转弯中,这些小品虽然也博得了观众的笑声,甚至也获得了“观众最喜爱的春晚节目”称号,但仔细回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小品不仅缺少了群众生活基础,甚至原本就是“纯创造”的,内容苍白,题材不新,节目完全依赖于喜剧明星的表演,这样不仅让整体节目让观众回想起来索然无味,即使当时获得的笑声也是像泡沫一样虚假的和廉价的。节目让观众产生不了共鸣,寿命也就变的非常的短暂。一些春晚小品往往在重播时,就让人感到“惨不忍睹”,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艺术家们常说,艺术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要接“地气”,才能让人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但是,看看如今这些小品剧本,包括还没有公开演出的今年小品,大部分仅仅从生活上找到一个影子,然后进行不切实际的拔高、拔高。这样小品合乎春晚“主旋律”的思想要求了,但把一点最基本的泥土也洗净了。同时,大部分的小品还是拒绝生活,拒绝社会,反映还是一些不疼不痒,仿佛过大年了,老百姓要欢乐祥和,贪官污吏、社会上的一切歪风邪气也要让他们过个安泰年,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怕讽刺挖苦了他们,老百姓笑话了他们,天就会塌下来?还是怕揭露一些不痛快的事情会影响了老百姓是酒兴?如果是前者,那是杞人忧天。如果是后者,央视安全可以放心,过大年、骂贪官、笑腐败。老百姓只会酒兴更浓,更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