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  是什么原因让干部在建大楼上“前腐后继”?

(2009-11-28 16:52:27)
标签:

杂谈

评论  是什么原因让干部在建大楼上“前腐后继”?

朱少华

今年前10个月,浙江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543640人,同比增长36%,其中大案429件,比例达79%建一座大楼,倒一批干部成为人们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高发的形象概括。(据1128日中国青年报)

 

在社会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说话,能够分管工程的干部那就是“肥缺”。干部如果想发财像想升迁,那就是在任职期间内一定要想办法该大楼,能盖一座大楼,财能发了,有了钱再对仕途投资,官也就能有了。而看看现在在建筑问题上“前腐后继”的这些官员,无一不是栽在这个“定义”中。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前腐后继”的势头?很多教训就在那历历在目,沉痛的事实就在那活生生摆着,这边却还是不能起到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的作用?这里只能说我们的监督机制还有很多软肋,这个在建大楼里的诱惑太强大了,强大到很多干部根本没有招架之功。甚至只要见面就主动投怀送抱了。

 

官员热衷于追逐建大楼,正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大的奥妙,众所周知,现在的建筑市场上基本上还是建筑方的市场,只要手里有建筑工程,官员的身价就能陡增几倍,用一位建筑市场的老板话就是“你想不腐败都难”。老板们为了抢到手工程,是任何办法都能想得到,而对工程单位来说,虽然现在一直强调公开透明,集体研究决策,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单位,还是要取决于主要领导,还是有暗箱操作的成分。这一点,那些建筑企业的老板心里清楚的很。另一方面,工程方的主要领导如果真正要刚正不阿,谁的好处都不领,谁的面子都不给,不仅很难协调工作,甚至很难在官场上立足。因为有许多建筑企业的老板关系好背景盘根错节,甚至是工程单位官员远远不能抗衡的。在有些时候甚至就可以说,工程方领导收受贿赂就是迫不得已或有很大的苦衷的。

 

建筑企业如果能顺利拿到工程并顺利交付工程,就必须千方百计的“培养”腐败官员。这是现在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而官员要想票子帽子双丰收也必须要搞工程建大楼,同时,在建大楼时要想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关系融洽,甚至进入到哪一种特定的官场,也就必须要“随大流”的腐败。正像热播的电视剧《蜗居》里表现的那样,哪怕找个二奶那也是融入那种特定官场的需要。因此也可以说现在“建一座大楼,到一批干部”不过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甚至可以说是现在转型时期的必然代价。

 

现在不是说我们还没有或者还没有健全有关监督管理制度,而是制度虽然健全就是一个执行问题。现在政府部门虽然强调民主,强调集体研究决策。而另一方面又在强调“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问责制。这两种提法虽然不矛盾,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很难协调。大楼在建如果出了问题,“一把手”肯定要被问责,而其他班子成员却不需要担责。既然是这样,“一把手”对其他人的意见那就可听可不听,其他人甚至更可以可问可不问。而在“利益同享”上,能积极配合主要领导的工作甚至能同流合污,不仅能得到好处更能得到信任,不和主要领导“保持一致”不仅得不到利益还要坐冷板凳,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种腐败的形成。现在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个人根本没有拒绝腐败的能力和勇气,而要让拒绝和反对腐败有力量有胆量有勇气和信心,必须把一个领导集体更紧的捆绑在一起,风险同担。用集体意识遏制个人的贪婪,用相互监督杜绝个人的私欲。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把我们的问责制度和集体研究制度重新修正和完善,那种名为集体研究实为个人主宰,名为集体负责实为问责一人的现象必须改变。否则,这种建一座大楼,倒一批干部只能像一部没有结尾的电视剧,永远不会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