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被误读的城市

(2010-06-12 10:40:57)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作品

重庆,在这直辖的十多年来,被误读了许久。

 

在百度百科里这样描述重庆:“重庆是中国四大中央直辖市之一,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统筹的特大型城市。”重庆,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从历史文化上来讲,它都称得上是一座名城。这并不为过。

我想要读重庆,就必须了解重庆人。重庆人的辣,重庆人的耿直。

 

的确,“年轻”的重庆不如北京,西安的历史来得厚重与博大。但是它却有它独特的历史沿革: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从古到今共有三国建都于重庆,分别为巴国都、大夏国都、民国陪都,自此重庆又有“三都之地”之称。这种历史是独特,也是无法复制的。

 

而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以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带动着整个长江中上游经济的进程。重庆不是经济暴发户,这是重庆人十几年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出来的。无论是解放碑的现代时尚还是朝天门的车水马龙,都是重庆人用他们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拼出来的。重庆人热爱两个字:“雄起”。

 

事实上,重庆从来就不需要和其他城市作比较,重庆人也不会把自己拿去跟谁作对比。这样的意义不大。

 

小香港也好,成都也罢,上海和深圳更是不必说。对于“小香港”一称,作为重庆人的我们并不稀罕也不在意。那只是穿梭于城市之间旅客的一句“戏说”。对比成都,打自历史发端以来,“天府之国”就赋予了他无与伦比的优势与华丽,所以对比无法成立。深圳,作为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多年来一直走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前列,这就更不是对比所能明白其不同与差异的了。

 

重庆从来就不缺闪亮的文化名片,只是在时代的变迁与改革中,它们不经意间就被现代化的气息淡化甚至是掩盖住了。其实,从红岩精神到陪都文化,再到现在的“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传箴言”,重庆都在努力促进自己经济与文化的双赢。而其成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在重庆,你明显能感受到重庆人的热诚,重庆人的耿直,还有重庆人那昂扬向上的生活状态与激情。

 

朝天门码头,川江号子声声入耳;楼舍街道里,龙门阵阵阵欢声;火锅店里,麻辣火锅锅锅爽口……这就是重庆,火辣,耿直,多元的重庆。

 

直辖十多年来,重庆的经济始终保持着前进的步伐,其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虽不能与其他名城抗衡,但这也是能代表重庆的。我相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过后,重庆的文化产业定会有质的飞跃。就像盛唐时期一样,只有在经济盛世之后才能迎来文化的盛世。

 

在这个阶段,重庆需要为自己发声,而不是习惯于被误读。作为重庆人,我们需要掌握城市的话语权,唯此方能向世界推介重庆,重庆方能走向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