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家良医生
黄家良医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84
  • 关注人气: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1-23]吵架时,请你们找个地方单挑

(2010-08-27 16:09:44)
标签:

家庭

青少年

父母

吵架

育儿

南方都市报

分类: 亲子家庭
[刊登于2010年1月23日《南方都市报》AII16版]

http://www.haap.cn/userfiles/Upload/2010/01/1264647005.gif
指导嘉宾:黄家良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身心语言程序学高级执行师,注册自然疗法医生

    当着孩子面吵架,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影响他日后的人际关系和人格

    有没有从不吵架的家庭?有,但肯定是凤毛麟角;你从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吗?能肯定说出“是的”这一答案的应该很少。情绪不好一时又无法控制时,会吵起来,何况,夫妻间经常吵一些莫明其妙的架,在你来我往的口角之中,战火已经满屋。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都会吵架,但无论如何,从今天开始,请不要在你的孩子面前吵架。退一步,于你不仅海阔天空,于孩子则有了家的安全、心的依靠。

  

 ■案例 

一瓶酱油惹的祸

     贝贝爸要出去,贝贝妈叫他回来时捎上一瓶酱油,以便做晚饭时用。结果,贝贝爸忘了买了。年轻的妈妈忍不住,说了几句,年轻的爸爸开始不高兴,于是,回了贝贝妈几句。贝贝妈马上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你只记得买你要的东西,而不记得家里要买的东西。贝贝爸说,哪有很多次?你就爱小题大做……

    接着,越往后说,双方都越生气,当然,说的内容早已离一瓶酱油很远了。最后,在两岁儿子惊恐的眼光中,爸爸摔门而出……

●分析
当孩子面吵架,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很多夫妻吵架都是这样一个模式:起因一点小事,然后越说越扩散,演变成互相瞪着眼,互相指责,双方嗓门越来越高,表情越来越让人(主要是孩子)看着害怕。家庭战火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点燃并烧旺。当然,架能吵得起来绝非偶然,只不过是平时生活中点滴积累起来的不满有了一个爆发而已。

    从源头来处理的话,就得从夫妻相处开始。但如果已经有了孩子,那么,不管有多大的火,多不满的情绪,请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那会让孩子丧失安全感,让他觉得恐惧,甚至影响到他日后的人格和人际关系。

    所以,如果吵架不可避免,那么,避开孩子,找个地点单挑吧。

 

 ■新闻链接

“当着孩子面吵架”的家长最愚蠢  

    去年12月下旬,在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该研究会发布了“教育子女的十大愚蠢行为排行榜”,其中,“当着孩子面吵架”名列排行榜之首。

    该研究会副秘书长高小平介绍,该排行榜是通过重庆近4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得知,父母的一些不当行为,不仅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在心理上造成伤害,严重者还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显示,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吵架。父母吵架,容易在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我最亲的人都互相仇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温暖可言?”这样的认识会使孩子感到这个世界没有爱,容易导致其使用残忍手段去犯罪。

    据了解,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是专门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机构。该研究会自1989年成立以来,曾在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向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而“教育子女的十大愚蠢行为排行榜”,是该研究会最新研究的成果之一。

  

 ■亡羊补牢

1 不是长期当着孩子面吵架的家长
告诉孩子吵架的原因  

    如果之前不注意,已经当着孩子面吵了,那该怎么办?

    对此,黄家良表示,如果之前当着孩子面吵架,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要同孩子谈一次话,告诉孩子他们那次是因为什么而吵架。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原因有个知情权。要告诉具体的、真实的原因,而不是只跟孩子说他们不要因为他而吵架的。如果吵架是因孩子而起,也要真实地告诉孩子因果,因为,如果说假话的话,结果会更差。但要注意的是,在告诉孩子的时候,要用陈述性的语气,而不是用埋怨性或指责性的语气。因孩子的问题而吵架时,可以把家长自己的感觉告诉孩子听,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长在陈述的时候顺带说一下对孩子的期望,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先说问题,问题讲完了,再对应性地提出自己的希望。

 

2 经常当着孩子面吵架的家长
慢慢改变孩子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这样的情况家长又该怎么办?

    黄家良表示,这种情况比较麻烦。孩子内心对父母已有标签性的定义。对父母来说,他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起不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以此来慢慢改变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如果当着孩子面吵架已经是一种长期性行为,家长做什么补救都起不了作用,能做的就是停止吵架,改为大家(包括孩子)一起坐下来,开个家庭会议,讨论遇到的问题,一起想方法去解决。

    此外,父母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吵架了,但脸色就极为难看,这也是非常不妥的。

  

 ■释疑

夫妻吵架,为什么要避开孩子?  

    黄家良表示,父母吵架时,在一边的孩子是不知道因什么事情而吵的。但当看到父母的那个架势,孩子本能的反应是———恐惧。接着,小孩就会联想到是自己不好而令父母吵架。这个时候就会派生出不同孩子的状态--

    第一种是乖乖类。他们见父母吵架,就主动充当和事老。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讨好父母。他觉得只要讨好了父母,让父母开心,家里就不会吵架了。

    第二种是调皮类,他们见父母吵架,发现只要自己调皮,父母就会不吵,而“关注”自己。自己的调皮程度不同,父母的关注度也不同。这类型的孩子,行为往往会不断升级,以此来让父母关注自己。

    第三种是惩罚型的。他们明显感到父母是在为自己而吵架。这种家庭的吵架,对小孩来说,感到的是父母都有可能不要自己。于是,他们的行为表现为———“自虐”。如故意激怒父母来惩罚自己,小孩会发觉,当父母惩罚完自己,他们就不会吵架。

    孩子如果经常处于这三种状态中,人格的发展会被扭曲,比如畏缩、逆反等。“调皮型”和“惩罚型”的孩子,更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他最亲的人都互相仇视的话,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温暖可言?这样的认识会使孩子感到这个世界没有爱,容易导致人格扭曲。

 

 ■问答

    Q:有部分家长认为,在吵架这件事上,年轻父母不用小题大做。当着孩子面吵,说不定还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坚强。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A:在心理治疗学上,这种行为称之为“拖累症”。父母这样解决问题,以后他们的孩子也学习用这种行为去解决问题,孩子的孩子也学习他们的父辈用同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家庭问题不是可以用吵架或打架来解决的,孩子学习的模式是有问题的,就是吵架或打架。拖累症是让不好的学习模式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孩子还会把它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Q:父母吵架时,只要不当着孩子面就行?比如夫妻在卧室关着房门吵,而孩子在客厅。

    A:不是这样的。因为孩子是知道家里出了事情的,但他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这样,孩子内心的恐惧会更大。要吵的话,就到外面吵,不要在家吵。

 

    Q:当孩子较大时,比如六七岁了,理解力很强了,这时当着他的面吵架是不是就没什么关系了?

    A:也不是。父母吵架永远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孩子在内心是永远不想看见父母吵架的。父母的吵架只会令孩子在内心有被厌弃的感觉。孩子内心对家的感觉,是安全的地方,是可以让自己开心、快乐的地方。如果父母整天吵架,安全感就会全没有了。孩子的开心快乐也会因父母的吵架而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