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1-9]教孩子学会SAY NO

(2010-08-27 16:02:28)
标签:

青少年

家庭

育儿

南方都市报

分类: 亲子家庭
[刊登于2010年1月9日《南方都市报》AII13版]

http://www.haap.cn/userfiles/Upload/2010/01/1264394122.gifNO" TITLE="[2010-1-9]教孩子学会SAY NO" />
指导专家     黄家良,众慧整合艺术自疗中心首席导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戏剧治疗师。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从而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常有矛盾。比如,一方面放不下“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教育,希望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另一方面,当看到孩子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拿走心爱的玩具时,又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孩子表现得畏缩乃至懦弱。其实,在教孩子与分享的同时,也要教他懂得拒绝,在他不想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勇敢地———SAY NO。

 

 ■例案
 不会拒绝人的多多
        多多四岁多了,非常喜欢小区儿童乐园里的摩托车摇摇椅,但经常地,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候,有小朋友上来,站在他面前,无言地表达要玩的时候,他就主动地下来,让给别的小朋友玩。

        妈妈发现,多多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而是总是如此。比如,刚买的玩具,他拿在手里爱不释手,这时有小朋友,或者陌生人走过来,跟他说给我玩一下,他就任凭别人把玩具拿走了,一句话也不说。有时,还会有怯怯的表情。

 

 ■专家分析 

强势家长造就怯弱小孩
        黄家良表示,上面这种情况,通常孩子是受比较强势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畏缩心理行为”。畏缩心理行为的诱发因素在于,孩子长期受家长的过度礼教而形成的一种畏缩、不敢表达的心理行为。最为典型与突出的,就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让人行为,大的要让小的,男的要让女的,自家的让外家的等等。这些都会让孩子面对别人的要求时,只能单方面去顺从,而不知如何处理。而事实上,单方面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让别人,是不对的。

 

 ■处理方法
平时对孩子要少要求
        黄家良表示,对家长来说,对孩子平时要少要求。而礼让的教育一定不能是单一的大让小,长让幼,而是教他们共享自己或分享各自的。 

        他介绍,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孩被爸妈强行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的小一点的孩子。这些事重复三四次后,孩子的行为开始变得怪异,当别人要与他玩的时候,他就把那件玩具弄烂,然后,自己一个走开到一边坐着。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不正常。他表示,家长千万不能等到情况严重了、不可收拾了,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教SAYNO,从分享开始
        那在孩子心里不愿意让出玩具或让步时,该如何教育孩子拒绝别人呢?黄家良认为,教孩子说不,要从教分享开始。因为,在大部分家长以往都是礼让的教育基础上,现在突然教孩子拒绝,他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样对孩子反而不好,可以从教他如何与人分享上,来过渡到拒绝上。

        因为,如果孩子能与人分享,他自然会提出与对方分享的条件。比如:我们教孩子与他人分享,别人过来要他的东西玩,大人可以这样教孩子:你要玩吗?那你也把你的玩具给我玩。共享的教法是告诉孩子跟对方说:好,我们一起玩吧。而如果别人想拿走自己的东西时,则教孩子说:这个玩具不能给你,爸爸妈妈会骂的。同时,要教孩子拿回自己的玩具。

        黄家良指出,家长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平时孩子的畏缩心理不单表现在玩的上面,在吃东西的时候也有,如果单方面要求孩子让给别人,都会让孩子产生畏缩行为。


 ■特别提示
如何引导不懂说拒绝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懂拒绝的心理,比如,别人提出让他去做一件事,但他自己本身并不喜欢去做,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黄家良表示,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较大的孩子身上,比如6、7岁。而这种情况,家长必须要自己觉察才行,因为这种被动行为是由身边的家长长期支配形成的。所以,平时,家长就不能太支配孩子做这个做那个。

        对孩子来说,一开始时他是会拒绝的,但他拒绝的结果往往是受到责骂,之后就会形成委曲求全的行为。这种问题多发生在家里或学校。不想做,最终还是去做了,这主要源于孩子所形成的害怕心理或畏惧心理,这二种是程度不同的“恐惧情绪”。要引导孩子离开这种情绪状态,先要从商量做起。

        比如妈妈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要同孩子商量:宝贝,帮妈妈把这个椅子搬到饭桌旁,好吗?这样操作的一个关键是:商量的口吻、内容要清晰明确。让孩子明白他要干什么和怎样干。家长常犯的错误是:自己没说清楚就让孩子去干,孩子就按自己的方法做了,结果不合家长的心思。最终,孩子得到的是一顿责骂。而孩子做完你交待的事,要记得同孩子说——— 谢谢宝贝搬好了椅子。

        慢慢地坚持这样去做,孩子的心智会成长成熟,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且能做好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做不好的,而对后者,则要说———NO。学会拒绝,才能成长得好。


 ■释疑
    问:对孩子的这种畏缩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礼让教育”,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教孩子礼让了呢?
    答:不教孩子礼让行为,这是不现实的。不教孩子,孩子会更加自大,很容易变得无礼。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并不礼让,自家的孩子礼让的行为,结果则会是让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问:那咋办啊,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这个度很难把握啊?
    答:所以,我的看法是,礼让的教育不是单一的大让小,长让幼。而是要教他们共享自己或分享各自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