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8]社区心理咨询 “精神”欠佳

标签:
心理社区健康 |
分类: 心理学 |
http://s11/middle/62eb4a73g8bb9a18cc86a&690“精神”欠佳" TITLE="[2007-10-8]社区心理咨询
特邀专家: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姚汉金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红钢城社区是典型的经济生活区,周边居民相对集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相对较多,社区正是针对这一情况开设了心理咨询室。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观念的激烈碰撞导致老百姓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明显变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呈现。而普遍存在的学业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给民众带来大量新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卫生问题,于是,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疾病患者逐渐多起来。
目前,心理障碍疾病及涉及人群主要有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网络依赖、酒精和麻醉药品滥用、自杀现象等。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20倍。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单从自杀的原因来看,毫无疑问,“抑郁症是自杀的头号诱因”。据悉,在自杀人群中有近八成的人患有抑郁症。
在我国,精神疾病在各类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的第二大原因。尤其是近几年,因为年龄大、生活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各种慢性疾病、“空巢”等带来的心理危机,导致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这部分人群很容易出现悲观、猜疑、郁闷等不良情绪,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对此,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为“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政府希望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关注,营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心理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提高精神健康水平。
有专家提醒,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进精神健康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人们在有精神卫生问题和发生心理危机时,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使精神卫生问题和心理危机得到有效干预。由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只有认识和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寻求心理支持、救助,才能避免更坏的结果,才是维持精神健康的可行方法。
|
2006年3月,黑龙江省成立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该中心是由当地某街道与曲伟杰心理健康学校共同合作组建的,该街道所辖6个社区也分别建立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中心和服务站均由街道提供场地,学校则配备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12名咨询师,每周六、周日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然而该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仅有约480人次前去咨询,与辖区43000的人口相比,咨询比例相当于1∶100,而不少服务站在成立3个月内,竟没有一个人前去咨询。与我国心理疾病患病率(5%)相比,可以明确看出,民众对社区心理咨询并不十分了解和信任。
类似境况还发生在江苏南京的雨花新村街道。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社区心理咨询站从去年设立以来,几乎一直是半开半停状态。据了解,雨花新村街道的困境主要是心理咨询师的缺乏。起初,街道邀请了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前来授课,但内容过于专业,民众不感兴趣;于是街道改请教育专家,但他们对人的生理结构了解又十分不足,一来二去,人们就对社区心理咨询站敬而远之了。
四川省雅安市某社区的情况也不比黑龙江和南京的好:最初组建心理咨询接待室时,社区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并承诺将采取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横幅、黑板报等形式,由四川农业大学心理培训教师及10余名心理志愿者等专业人员采取每周固定1~2日为咨询日的方式,向民众宣传心理咨询的内容;同时,社区还面向居民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居民拨打该热线,就可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的服务。不过当地媒体了解到,如今心理咨询室几乎成了摆设,咨询室里没有心理老师进行咨询,也没有志愿者进行服务,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的居民也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武汉市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相对做得较好。据了解,该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已运作将近一年,由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的专科医生每周到社区坐诊一个上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尽管如此,姚汉金也坦言,实际上,到社区进行心理咨询的居民并不算多,“除了前段时间高考,有比较多的考生到社区咨询或进行心理调节外,其他时候来咨询的人比较零星。”
常往来于粤港两地的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家良认为,目前,社区心理咨询之所以反响平淡,主要跟民众对心理咨询的普遍认识有关,“现在大多人还是把心理健康跟精神疾病联系起来”。为了有所区别,香港的社区心理咨询通常是作为一种社工服务开展的——对民众来说,接受公益服务性质的社工服务比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有研究者指出,民众反响平淡的另一个原因与心理咨询本身的特性有着莫大的关系,隐秘性很强的心理咨询并不适合在比较公开的场合进行。然而目前来说,无论是大型的社区心理咨询机构,还是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街道办事处内的的咨询室,都存在着“隐蔽性不够”的特点。该研究者建议,在社区开设的心理咨询室最好能选择隐秘性较强的位置,以减轻咨询者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