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家良医生
黄家良医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84
  • 关注人气: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11-1]谎言为何欲罢不能

(2010-05-01 20:21:09)
标签:

心理

自我认识

案例

心理治疗

健康

分类: 心理学

[刊登于《中国保健营养》2005年11期刊]
    谎言曾经陪伴过我们每一个人,或者是善意的,或者是恶意的,都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的小小插曲,但如果说谎成了一种习惯,成了自己都无法控制的行为,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http://s14/middle/62eb4a73g8598a528d9ed&690


专家 / 黄家良

朱莉的切肤之痛
      朱莉对谎言的第一次切肤之痛开始于11岁的那个夏天。还在读小学的她,在参加一次全区运动会时被市体校的教练看中,问她愿不愿意以后每周末去参加训练。这个机会曾一度让校运动队的许多孩子羡艳不已,可是朱莉却清楚地知道:这对她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妈妈一直明确地反对女儿去发展体育方面的特长。在妈妈眼中,职业运动员只有一种命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智力退化、晚景凄凉。对于在研究领域内颇有建树的父母来说,那实在是一个不足挂齿的职业。但为了换取一点短暂的平静和继续这个梦想,朱莉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将这个秘密一直保守到大功告成为止。可惜,这个谎言只维持了不到两个星期。在第二个周六的下午,朱莉的秘密就被妈妈彻底地揭穿了。朱莉一辈子都忘不掉那天晚上妈妈愠怒的面容和那顿毫无疼惜之情的狠揍,还有就是她的那句话——“打你不是因为你去训练,而是因为你向我说谎”。
      身体的疼痛和心灵的改变有时并没有因果关系,至少在说谎这个问题上,没有一点适用性。朱莉接下来用20年的生命证明:一次痛打不仅不会使人变得诚实,反而会让人因为惧怕而把说谎变本加厉。现在,朱莉说谎时不仅羞愧感全无,而且还越说越大、越扯越悬,基本上张嘴就来,不分对象,和老板说、和同事说、和朋友说,甚至和爱人也说。有些看起来无伤大雅、有些则关乎原则。蓦然回首间,朱莉感觉,自己其实和超级骗子无异。

      如果说谎言对于朱莉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对于可可来说,谎言则是一种责任和需要了。

 

可可的噩梦
    “我工作很好,请您放心,马上给妹妹邮学费,没问题……”挂了电话,可可足足盯着广告牌有3分钟,脑子里一片空白,地铁呼啸而去,又呼啸而来,铁轨在颤动,站台上的人渐渐少了,她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方向。
    可可刚刚丢了工作,也理所当然地搬出了单位宿舍,银行卡里只有200元钱,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对爸爸说了谎话。对爸爸说谎已经成了她爱的表达方式,10年了,她用谎言爱着爸爸,爱着整个家庭。
    1994年,爸爸破产了,整个人也崩溃了,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片灰色中,可可正上初中,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仿佛一夜间成熟起来,把整个家庭的责任都背负在自己肩膀上。她拼命读书,1994年期终,考得了全校第一的成绩。她清楚地记得爸爸眼中一亮,是希望的光。此后,可可对家只报喜不报忧。
    毕业后,为了取悦家里,为了博父母一笑,她像吸毒一样,对撒谎欲罢不能,当然,谎言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圆一个谎言,她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谎言去掩饰,这种梦魇般的生活侵蚀着她的灵魂,长期的不塌实感令她几近崩溃,可可游离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缘,找不到出路,她不知道自己编织出来的生活会怎么收场。
    夜深人静时,有两个意识总是在折磨着她,一个说:“结束吧,是该晒晒太阳了。”另一个说:“不行,爸爸听了会垮掉的,我的成功与进取就是爸爸的信念。困难只是暂时的,会好的。”
    噩梦持续到今天,当接起爸爸电话的那一刻起,可可再一次不假思索地撒了谎。

    她绝望了,彻底的。

 

谎言的诱惑有几何  
      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对谎言如此欲罢不能?

FOR朱莉: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朱莉的谎言来源于她习惯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儿童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和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行为都必须得到父母、老师和周围成人的认可才有可能进行,否则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批评、指责甚至打骂等。所以,当年少的朱莉做错了事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她就会掩盖事实真相,从而使自己免受打骂。久而久之,她就养成了利用谎言来进行自我保护的习惯。
   长大以后,说谎就是她的防卫机制,她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把自己的弱点和过失暴露在别人面前,或者让别人抓住自己的小辫子,哪怕他是她最亲、最爱的人。对她来说,说谎就像换口气那么简单,因为经常“勤学苦练”,所以脑子里总有千万个理由和借口随时备用,一旦感觉自己处于或可能陷入劣势地位,马上就脱口而出了,而且听上去总是特别合理。同时,因为说谎太多,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言来填补漏洞,所以就顺理成章地满口谎言了。

 

FOR可可: 
   可可的谎言则来源于她肩负的家长角色以及希望取悦家人的心理。感觉她过早地担负起了一家之主的重任,把自己看作是家庭的支柱,先全家之忧而忧,后全家之乐而乐。因为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给了颓丧中的父亲一丝安慰,让她感觉她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家庭气氛好起来,于是她决定这样下去了。对于全家来说,她像是一个天使,为大家分担忧愁,有求必应,带来快乐和希望;而对于自己,她就像恶毒的巫婆对待被遗弃后迷路的可怜小女孩,要求她不眠不休,竭尽所能。可是不管小女孩怎么努力,永远都达不到巫婆的要求,而且还要被巫婆变着法子虐待,于是就痛苦、绝望。天使和恶毒的巫婆总是同时存在的,如果她不愿意放弃她虚拟的天使角色,巫婆就会一直残害她的心灵。但是她的家长角色又在时时告诫她,她必须是天使,必须给家人带来欢乐……

 

心理疏导方案
    鉴于以上对她们说谎的心理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矫治。

TO朱莉:
a)首先从认知上让她看到她现在已经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她可以通过真诚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关系,达到她想要的目的。
b)让她在催眠状态中回到当初心理创伤发生的事件中,以一个成熟的她来看待当时因为她说谎而被母亲狠揍的事件,从其中获取对于她人生的积极意义。
c)在回溯催眠中让她看到自己深厚的不安全感,并把一些恐惧、担忧的情绪宣泄出来,导入一些正面的信息和积极的能量。
d)跟她一起探讨说谎带给她的利弊,她以前沟通中的一些成败得失,分析并矫正导致她失败的谎言,指导她如何有效沟通。

 

TO可可:
a)让她看到,她一心想要取悦家人的态度以及她在家庭中角色的错位,导致她在心理上承担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负担。让她明确了她的实际位置应该是在哪里。
b)跟她一起分析她目前所处的状态和她希望的生活,在这其中让她看到两者的差距,然后共同探讨如何在现在与她的目标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并拟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朋友泥足深陷或者将要进入这种陷阱。就像朱莉和可可一样,绝大多数说谎者都是抱着一种“善良”的态度,希望自己安全或者身边的人感觉良好,可谎言毕竟不是事实,总会被戳穿,而那个时候,说谎者会更加无地自容,对环境更加惧怕和焦虑。要想将梦想变为现实,必须先要学会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另外,说谎者也容易被自己的谎言所蒙蔽,而一个谎言,又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维持,它让你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你所获得的暂时的安宁。需要坚信,只有真实、勇敢地面对生活,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如果实在无法自行摆脱说谎的诱惑,就需要找心理医生具体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