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以为瓷器绝对应该是中国的,
尤其是景德镇的。
到了英国,品味了下午茶,
逛过小镇上的古董店,
才知道中国瓷器在国际上早已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瓷器是英国的骨瓷。
一个骨瓷收藏家曾经说过:“当你遇见骨瓷的那一刻,她骨子里蕴藏的贵族气质就在不经意间表露无遗……”。就好比:当吃饭不只是饱食,当用餐变成一种生活时尚,于是,吃什么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主题,在哪里吃却变成一种不言而喻的评判,一种品味、一种情调、一种享受和一种身份……
听旅友云裳说过英国的瓷器特别好,她去年在英国买了两套骨瓷。当时我对英国瓷器的认知是零,我的挑选原则是:看着漂亮,年代久远。店里的每件瓷器都挂着标签,注明品牌、制作年代和价格。英国人办事非常严谨,懂行的人从瓷器的印款就能看出年代,在英国造假的成本很高,违法的代价更大,所以基本不会去造假,尽管放心买就行。
在科茨沃尔德地区的小镇游玩,逛过几个古董店,特别是在Stow-on-the-wold镇子满大街都是古董店,我和小喵逛古董店的时候,只买了一个醒酒用的水晶壶。
上个星期,我偶然在一本书里看到介绍英国骨瓷的文章,这才想起已经被我打入冷宫三个多月的几套英国骨瓷茶具,我把底部的印款拍下来,上网查资料考证,自己居然歪打正着淘到几套19世纪英国顶级的骨瓷。于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我查阅骨瓷知识,把带回来的茶具基本找到了出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收藏家李东阳先生的博客,看着李先生日常炒个鸡丝儿都用一百多年的古董盘子来盛,那个羡慕啊!前两天我泡在李老师的博客里,翻看他写的吃喝文章,其实我对他吃什么不感兴趣,就是想看又用什么古董盘子盛菜了。于是,我想,12月份再去英国淘骨瓷,也许明年我家的宫保鸡丁也能用古董餐具来盛菜!想归想,真要是淘到心仪的骨瓷餐盘,我哪舍得盛菜用啊。眼下,我在山居享受下午茶用的就是英国古董茶具,感觉自己的生活有情调了,好东西就是要享用,不能放在展示柜里当摆设。
关于骨瓷,来自网络上的介绍:
骨瓷餐具手感好,轻而薄,强度高、韧性好,声音清脆,光泽晶莹,洁白透明,色泽亮丽,图案清晰简洁,有着说不出的典雅和皇家气派。
英式骨瓷因其质地细腻、优美雅致的古典主义设计而成为极富艺术性的家居用品。虽然陶瓷起源于中国,但骨瓷却始创于英国,并曾长期作为英国皇室的专用瓷器,独享华美尊贵,如今骨瓷也是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骨瓷是由英国人于18世纪发明,因在黏土中加入了30%左右的食草动物骨粉而得名。由于骨粉的加入增加了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使其强度高于一般瓷器,是日用瓷器的两倍。而独特的烧制过程和骨粉的加入,使瓷土中的杂质被消除,骨瓷显得更洁白、细腻、通透、轻巧、极少瑕疵,并且比一般瓷器薄,在视觉上有一种特殊的清洁感。据专业人士介绍,骨粉的含量越高,黏土的成分就相对降低,在制作过程中就越易烧裂,成型时就需要更高的技术,所以也就更显珍贵。
据网上的资料显示:
英国十大顶级骨瓷(排名不分先后,按字母顺序排列)
Aynsley (安思丽)
Coalport(科尔波特)
Minton(明顿)
Royal Albert(皇家阿尔伯特)
Royal Crown Derby(皇家皇冠德贝)
Royal Doulton (皇家道尔顿)
Royal Worcester(皇家伍斯特)
Shelley(雪莱)
Spode(斯波德)
Wedgwood(威基伍德)
英国十大著名骨瓷
Cauldon(考尔顿)
Crown Staffordshire(皇冠斯塔福德郡)
Mason(马森)
Paragon(帕拉宫)
Royal Vale(皇家韦尔)
Colclough(科尔拉克夫)
Royal Winton(皇家温顿)
Sutherland(萨瑟兰)
Delphine(德尔菲娜)
Tuscan China(塔斯肯瓷器)
我从英国淘回来的茶具,居然都在顶级骨瓷行列里,有4组是19世纪生产的、2组20世纪生产的:Royal
Albert(皇家阿尔伯特)、Royal
Crown Derby(皇家皇冠德比)、COALPORT(科尔波特)、Spode(斯波德)。其中有3件瓷器买的时候没有标注生产年代,我的初步考证不知是否正确,下面我会逐一展示我的宝贝。
云裳想去买瓷器,于是导游顺路带我们到苏格兰天空岛附近的一个村子的地摊上看古董。古董摊在荒郊野外一座破旧的院落里,屋里屋外都堆满了古董杂货。云裳因为有上次到约克的茶屋买骨瓷的经验,所以没看上这里的东西,我倒是蛮有兴趣,因为它们都是便宜货,我挑了两套看起来品相好一些的茶具,还有几把银质的刀叉,跟白给的一样,淘了一堆货才15镑。要不是她们几个着急去下一个景点,我还想继续在这里淘货,特别后悔那几个彩色的水晶葡萄酒杯,当时犹豫怕在旅途中打碎而没有买。
这堆银餐具就是在地摊上掏的,手工雕刻的花纹,骨质和角质手柄,最左边的茶漏是不锈钢的。苏格兰高地有皇室和贵族的领地,这些银质的餐具想必是贵族用品。可惜我一时糊涂,在机场没有将它们放在托运的箱子里,三把餐刀被英国安检给扣下了,悔呀!

爱丁堡也有旧货市场,听说周末的跳蚤市场规模很大,我没有赶上。
在科茨沃尔德的小镇奇平卡姆登Chipping
Campden,我和云裳偶然发现了一个专门卖古董瓷器的小店,古董瓷器应有尽有,地下室里也摆满了瓷器。
展示柜了摆放的都是成套的骨瓷,每件都有价签,不知是否零售,说实在的,整套买回去负担太重,现在不是流行混搭嘛,各种样式买一件,下午茶时每人用一种不是也挺有意思哒。
最近,把骨瓷店的照片放大了仔细观察,又相中了展示柜里的一套绿色咖啡具,希望下次去的时候它们依然在那里等着我,一定把它们带回来。
在古董店里,我和云裳都有收获,拿到柜台结账的那套蓝色的和白色孤品咖啡杯我俩同时看中了,我先下手为强,死死抓住搂在怀里不放手,归我了!

雨后,我在花园里摆出英国骨瓷,享受下午茶的美好时光。
即使把它们作为道具,那种品味和情调,光是看着心情就舒畅了。
锡质手柄加盖子的醒酒壶,我在ebay网上看到一款类似样式的,出品年代是1940年。
下面的三件套咖啡茶具,是COALPORT(科尔波特)瓷器,在天空岛的地摊上淘的,5英镑,当时杯子脏兮兮的满是尘土,根本不起眼,我是翻看了底部的印款上有皇冠标识,就买下了,卖货的老头递过半张旧报纸给我,好歹在每件瓷器之间简单垫了一层,然后装在塑料袋里,一路手拎着,叮铛乱想,居然没有任何磕碰和裂痕,看来骨瓷果然如传说中的那样结实。
地摊货没有记录制造年代,COALPORT(科尔波特)瓷器这个系列我考证的年代是1940年,不知是否正确。
下面是印款,“EST 1750
”是建厂日期,英国瓷器印款都是有沿革序列的,行家一看印款就知道是哪个时代出产的。
下面这套拥有知更鸟蓝色,精细的手绘描金花草图案、金丝掐丝和镀金手柄的茶具就是传说中的Royal Crown Derby
英国皇冠德贝瓷陶瓷品牌。英皇储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婚礼用瓷、泰坦尼克号头等舱餐厅用瓷均选用德贝瓷器。迄今为止,在英国名窑鼎立的陶瓷历史中,"Royal
Crown Derby“是唯一同时拥有英国皇室颁发的"Royal"(皇家)与"Crown"(皇冠)这两项荣誉与头衔的名窑。DERBY生产瓷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748年,工艺发展到18世纪晚期更趋于完美。
我买的这套Royal
Crown Derby骨瓷标签注明的制造年代是1940年,年代虽然不久远,可是颜色和做工极其精美,令我爱不释手。下面是印款。
下面这套茶具的品牌是Royal Albert(皇家阿尔伯特),图案为”银白枫叶“系列,也是在天空岛的地摊淘的,价格5镑。我在ebay网上看到同类的骨瓷,制造年代是1960-1979。清洗之后洁白如玉,晶莹剔透,从杯把的外形看,具有典型的贵族风范。
资料显示,创立于1896年的Royal
Albert皇家阿尔伯特瓷器与众多的英国瓷器品牌比较起来,非常年轻,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只能称为是后起之秀。
这是印款。
“骨瓷呈乳白色,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如若不信,你可以拿一只骨瓷杯或碗,放在灯光下,瓷的细腻与通透定会让你赞叹不已;骨瓷的釉面光滑,晶莹剔透,普通的日用餐具根本不能与骨瓷相媲美;若你把一只骨瓷碗平放在手上,用拇指和中指轻轻一弹,就会听到“叮”的一声脆响,有如乐器奏出的优美罄声,扣人心弦;骨瓷因其质薄而变得轻巧与尊贵。”
这段文字用来形容COALPORT(科尔波特)1880年制造的这款镀金把的茶杯再恰当不过了,在奇平卡姆登Chipping
Campden古董店里,以18镑收入这个轻巧玲珑的茶杯。我曾经用这个杯子喝茶,沿着茶杯起伏的边缘,唇齿之间传导的是一种清凉、细腻、柔滑的感官刺激,注意力完全在茶杯而忽略的茶的味道。
它的印款是这样的:
资料记载,轉印法問世於十八世紀中葉,基本上可分為『銅版轉印法』與『貼花轉印法』兩種。據說最盛期時,歐陸英倫製作相似圖案餐瓷的窯場,超過兩百家之眾,但最受歡迎且視為正宗的,則是Spode及Copeland瓷廠所出產的系列。骨瓷與轉印藍彩的創發者:Spode,后来更名為Copeland
& Garrett,他們沿用Spode高超且先進的精細瓷器製法,深受英國皇室喜愛,並延續瓷廠領先地位,聯合開創了一段黃金年代。當時的經營者William
Taylor Copeland,後來成為倫敦市長。1847年更名為W.T.Copeland,1867年再度更名為W.T.Copeland
& Sons,沿用至1970。
我淘来的转印法三件套茶具,製作廠家為Copeland,制作年代是1871年,价格是28英镑。至今約144年歷史,但保持狀況頗為完好,連杯盤邊緣的金彩也幾無脫落。这套Copeland骨瓷没有印款,标签上明确标注有品牌和制作年代。
奶罐是在莎士比亚故乡Stratford-upon-Avon淘到的,它是普通陶瓷,不是骨瓷。品牌是MYOTT,2.5镑,没有标注年代。
奶罐的印款:
从天空岛地摊淘来的镀银餐具,用牙膏擦拭以后,光亮如新,早餐的时候,我用它们,假装贵族,好好玩哦!
英国乡村之旅,因为无意间淘到英国的顶级骨瓷,让我这半个多月以来的主要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骨瓷知识,考证瓷器上了,我的旅行也延伸了一步,增添了对骨瓷的鉴赏知识,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我成长。淘骨瓷,考证年代,我不在乎它是否保值增值,就是想了解它的历史沿革和骨瓷背后的故事。
原本打算按照行程顺序来写英国乡村游记,因为骨瓷,更因为花园拜访,让我改变了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菜丸子小姐又给我布置任务了,提前跟我约三座乡村私家花园拜访的稿子,嘱咐我别浪费这些美好的拜访。虽然自己也折腾好几年花园了,但是对园艺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连那些花草的名字都不知道,这个任务太具有挑战性,我只能把我看到的拍到的交流到的分享给花友,至于园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就没有能力介绍了,期待我的花园拜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