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确实,人都有好奇心,有人说,好奇心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但是你要同样知道,探知未知事物可能要付出代价。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对别人隐私的好奇心。
因此,在职场上,还是尽量收敛点比较好。把那种无关工作的好奇心舍弃掉,不要无故为自己制造事端。
在办公室最忌讳的,便是打探别人隐私,尤其是涉及他人利益的问题。
对待这些问题,远离他们,不知情、不议论、不关心、不传播,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如果有人告诉你,或者你无心得知,这家公司的副总是总经理的侄子,大客户的老板和自家董事长是亲兄弟,负责财务的MM是老板的情人,你最好装作不知道。即使亲眼看到,也要尽量忘掉,原因无他,这是别人的隐私,跟你没关系。其次,知道这些,对你并无任何好处,相反,你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而且依据个人的兴趣范围浓度不一。有好奇心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是不能很好的控制就是自己的错误了。诚实地说,好奇心非常强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能够适当控制。在职场中,好奇心太重,不但会招人烦感,而且不小心还会为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自己那点事儿
除了远离别人的隐私,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办公室实在是一个人多口杂的地方,一不留神就会有自己不希望公开的信息被泄漏出去。更何况,还会为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们落下把柄,即使自己是无意的。
因此,不要在办公场合过多讨论隐私话题,办公室是工作的场所,在办公室的时间基本上是办公时间。更何况,没有一个上司愿意看到自己的下属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交流感情”上。
还有,别以为“要和同事友好相处”就是要和同事推心置腹,这是两码事。在职场中,也许你“掏心挖肺”的结果,却是对方把你卖了。职场中的很多人,看似对别人的隐私相当淡漠,其实却时刻用在意的目光关注着,你无法得知对方的询问究竟是出于善意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即使你真的想找人宣泄情感,但请记得,不要找同事倾诉,有些东西应该锁在自己的心里,或者找真正的朋友分享。
你要考虑到,你在微博上对老板或者公司的一句不经意的抱怨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状况。
三、化解“不小心”
那么,如果不小心碰触到别人的隐私,又该怎么办呢?
一旦你发现自己不小心碰触到了别人的“着火点”,引起别人不快时,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弱化他人因为隐私被冒犯而产生的不快,也表示自己并非有意探问隐私。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隐私,把握好同事间和平、互助、有距离关系的尺度,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