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诗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2014-09-21 10:35:06)
标签:

龙红年

《暮色里的向日葵》

诗集

分类: 诗歌评论

诗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读龙红年的诗集《暮色里的向日葵》

                                                                             唐军林

    越来越多的诗人己把目光投向城市和自已隐蔽的内心世界,只有极一部分人坚定不移的关注着乡村,而龙红年就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虽然他身处繁华的都市,但不管工作怎么忙,他都不忘拿起笔讴歌曾经的或现在一直向望的乡村生活。在他的诗集《暮色里的向日葵》几乎写的是对乡村生话的缩影。

    捧着厚厚的诗集,身处在乡村的我感汗颜。因为我一直不敢拿起手中的笔去碰触乡村这类,而是舍近求远写些是而非的城市生活,甚至捕风捉影地弄些面目全非的东西出来还自鸣得意。乡村的贫穷与落后一直让我羞于言语,似乎说出了就在揭心中的隐痛和伤疤。他的诗让我一再想起一个诗人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而不是一昧地给社会唱赞歌来粉饰太平。只有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客观而又真实的精神世界,才不愧于自己的心

翻开诗集,我被他一系列的乡土名词吸引。这些看似平常的名字却倾注了他的心血,凝聚一股股不可无视的力量,在心里催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动力。他的诗小说一样特定的场景、人物和故事,还有他独特语言的叙述方式……这些有如一篇篇精心布局的小说,让我爱不释手

印象深的是他的《井下遇难的四个女工》,一直把它当作精短的小说在读,感觉里面的细节是诗句中的留白,任凭读者去想象。这首诗我反复读过好几次,一直被他精心组合的文字所震撼。好像他笔下不是为了叙述一个事件而叙述,而是想通过他的笔引起社会对挣扎在底层的人们更多的关注。像刘桂花、张冬娥、颜秀英、李玉香只是四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代表着一部分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她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躲过众多目光/在地层深处在黑暗中/讨些生活的火花。不幸的是她们遭遇了厄运,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被贱给了煤碳老板,正如他的诗句所写矿主在省城的赌桌上/一掷百万然后/仅用八十万赔偿金/一次性买断她们的命不由引起了诗人对生活在底层人们的怜悯和悲哀同时也揭示煤碳老板亳无人性的吝惜。在许多人把目光转向关爱生命的同时,这无疑是对生命的践踏。

像《乡邻龙齐德之死》,诗人同样怀着悲悯的心写的。对于他的老乡邻,一个从未进过城市的老人,迷失在城里,竟然不愿向路边的人求助,而是饿死在城郊的山上。这样的事,听起来又让人感到何等的辛酸。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语言隔阂让他无法与人交流,还是老人的自卑感让这个老人不愿向路人打听归路,或者根本就是一些人不愿意答理外面的陌生人而造成的悲剧。对于一个死去的人来说,再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可在我心里却变得愈来愈沉重。是人性在逐渐丧失,还是社会的缺失,我不敢笼统地说这是还是不是,但我觉得诗人是想唤起更多的人对一些老人的关爱,不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像《暮色里的向日葵》一诗,虽然不是写人,却赋予了人一样的生命。你看“低垂着头 暮色里/向日葵喘着粗气/一缕向上的炊烟/让她不知所措……在村庄我看见/暮色的水淹过稻田/一个灵魂/沉没之后/燃烧之后/要逃到哪颗枝上/方能安息”是不是像一个人立在黄昏,那种茫然四顾的样子。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老人的葬礼让诗人触景生情,但从这些诗句里我已经闻到了一股人近黄昏的迷茫气息。

在他的诗集里,像这样的诗举不胜举,就不一一罗列了,但他始终把眼光放在那些生活在底层人们的身上,我敢肯定他非常眷顾他的故乡,希望通过他的笔让更多的人熟悉他故乡的人和事,不管是贫穷还是落后,不管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的迷失……他把对故乡真实的情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不仅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还有诗人心中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诗人的社会责任感,有许多诗人对它是有所忌讳的,生怕涉及到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但一个有正义感的诗人或作家不会忌讳这些。他们会不吝笔墨去鞭策社会丑恶的一面,也会不遗余力的讴歌社会的真善美,这才更体现出诗人的本来面貌。据说湖南省推荐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为数不多的几部诗歌选本之一,能得到湖南诗歌界主要负责人的一致认可,恐怕与这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