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学校版
(2023-01-14 14:21:48)
标签:
教育 |
厌学是个体在身心无法投入但不得不
固定性思维模式——成长性思维模式
咨询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协助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做出改变。
厌学学生最焦虑的是老师和家长。最难得的是等待孩子慢慢完成他的脚步,同时也坚信孩子能耐逐步跟上。
负性认知(学业倦怠,学校倦怠)——消极情绪(学校焦虑,学校恐惧症)——行为表现(学校缺勤,逃学)——拒绝上学。从内隐到外显状态,厌学程度逐渐加深。
干预:积极自我体验引导个体重视学习(动词),去期待挑战和努力,去把错误当作通达的途径。
干预原则:
越早介入的干预,(在课堂上,在餐桌上,与孩子合作,一人一册,个性化)干预手段越简单
系统干预
SF取向的四个要素:
合作立场;帮助孩子寻找积极的自我体验,不以回学校为唯一目的
对话方式;消融对方声音为前提的,
未来导向;
行动学习;个人主动成长的能力,学习的本身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边做边学边改
干预可能涉及的当事人自愿(系统,生态下)
学生--父母--朋友,同学,亲戚,老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精神科医生
班主任不仅要有心理咨询技术,还要有个案管理能力。
认知:智商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我执)——智商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经历事件中不断的学习和调整
遇到挑战/阻碍:自我保护或回避-——迎接挑战,坚持不懈
面对批判: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信息——从批判中学习
他人成功时: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获得灵感
双专家模式:来访者是了解自己问题的专家,拥有解决自身的问题所需的能力
前一篇:今天让我感受良好的几件事.6.1
后一篇:家庭教育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