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量能防空头“死灰复燃”
周三,A股在国际板推出的谣言之下,展开了自残式暴跌,沪深股指跌幅超过3%,中小板、创业板跌幅更甚,11月收官战一片凄凉。
而在昨日收盘后,欧美日等央行释放美元流动性的消息被证实后,中国央行果断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正式拉开了货币放松、保增长的序幕。不管怎么说,救市政策的出台,还是隐约传出A股此番探底告罄的意味,依这个思路,短线反弹也就显而易见了。
历来,A股市场就有个通过非理性下跌以此倒逼管理层再度出台救市政策的怪圈,998点、1664点皆是如此,现在更是如此。纵观历史上4次政策救市的结果,其共同点在于政策“强心剂”注入后,市场才形成了一个阶段性底部,出现大幅反弹。此后随着政策效应逐步被消化,市场走势出现了二次探底,依靠市场参与者的博弈行为形成的底部即为市场底。譬如2008年的政策底1802点,市场底1664点;2005年的政策底998点,市场底1004点;2010年5月政策底2500点,市场底2319点等等。目前,市场以“下跌博弈”终于倒逼流动性的救市政策出台,我们可以认为,2300点的“市场底”已经探明。
然,在这个没定数的中国股市中,我们永远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当下。要知道,虽然期间政策转向以及保增长等积极信号会不断涌现,但是,这还不足以对冲企业利润小周期衰退的趋势力量。事实上,每一次底部的诞生不是简单的政策利好,而是积极政策累加效应以及利空逐渐透支的反复博弈下所产生。换言之,目前A股积极信号的累加效应总体来看尚不够“火候”,而空头最后一轮反扑偶露峥嵘,还未到“强弩之末”的阶段。
当下股指在利好提振下上攻至2420一线附近,我们仍需继续量能的变化,如果在此情况下,成交量有所改善,则说明市场情绪短期将得到有效的调动,A股短线行情自然有所期待;而量能若不能跟随涨势有所突破,那重回调整之势亦成为必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