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双姝合璧沪上演绎琵琶与交响《霸王卸甲》

标签:
艺术交响乐 |
http://s14/small/001Oi5Tozy6Ru5v6ry5cd&690
http://s14/small/001Oi5Tozy6Ru5uH15H4d&690
《霸王卸甲》是我国琵琶大套武曲,上世纪90年代经过改编形成了琵琶与乐队版的新经典。
对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琵琶首席吴玉霞而言,这已是在舞台上和脑海里演绎过成千上万遍的作品了。不过,吴玉霞认为,在上交音乐厅的这次演出“很特别”。因为力邀她共同演绎作品的指挥家张弦,和她一样,同为女性,“我们是在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合作诠释西楚霸王,这是难得的一次尝试。”张弦是如今活跃于欧美乐坛、为数不多的华人指挥家,深得马泽尔等顶级大师的言传身教,其女性身份也引起国际乐评人士关注。这次回到祖国进行演出,张弦在全场三首曲目中,将与吴玉霞合作《霸王卸甲》定为必选曲目。就好像这位指挥家的名字一样,她的心中似乎萦绕着一根挥不去的“中国琴弦”。“我扮演的角色犹如一位建筑师,搭好了这部作品的架子,大家便能完全融入人物的情绪。《霸王卸甲》有一段散板,颤音很难,变音、滑音非常细致,只有耐心地与乐手交流,乐队的音色才会有明显的音乐进步。”张弦说。“从接受这个邀请开始,我就不断思考,如何通过琵琶刻画一个错综复杂的楚霸王形象。这部作品中有两段相似的慢板,在艺术表达中,内心往往有不同的体验,演绎的音色、情致、"语言"状态、"语速"也都不一样,因此视角也不相同。”吴玉霞说。
http://s13/small/001Oi5Tozy6Ru5vENLm4c&690
“武曲文弹”,这是吴玉霞多年来锲而不舍探索的独特表达,她试图超越传统审美,让古曲焕发新声。这一回,华人乐坛双珠合璧,在韵律的张弛之中,传统武曲《霸王卸甲》变得更加亦文亦武、刚柔相济。音乐起时,张弦手中的指挥棒和吴玉霞怀中的琵琶弦,开始了一场深情对话。无论是“点将”“出阵”等段落的豪迈气概,还是“垓下”“楚歌”等段落的悲怆幽婉,琵琶如泣如诉,与乐队融合在一起,既诉情、亦写景。直至“众军归里”的最后一个音符演绎完毕,在场观众仍沉浸在垓下酣战的壮烈音画中。
http://s10/small/001Oi5Tozy6Ru5ullzj79&690
据上交工作人员介绍,排练时,两位“女侠”就格外较真,她们一同切磋如何处理好“小和大的关系”,“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在指挥家的带领下,琵琶演奏家与整个乐队不断磨合,反复尝试后,最终将20分钟长的《霸王卸甲》演绎得荡气回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没有使用麦克风的情况下,声音在整个剧场的传导,可以是清澈透明的,这不仅依靠现代的声效环境设计,同时对演奏者而言,更是一种考验,要懂得控制,在细节上去修饰,才能完美。”演出后,吴玉霞谈起她在这座音乐厅里试音的心得。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这也是上交音乐厅建成后,迎来的第一位琵琶大师,东西方器乐的独特魅力,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演绎,令人流连忘返。
当晚,观众中也不乏常住沪上的外籍人士,他们评价这次演出“具有国际化的表现力”“演出具有多元性,独奏与整个乐队融合在一起,充满活力。”还有一些外国乐迷觉得,通过音乐,可以对项羽这样的中国古代人物有一个新的认知。
此间乐评人士认为,期待更多的“张弦、吴玉霞”在国际舞台上推动中西音乐文化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