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玉霞:我的琵琶行--(上海)

(2012-11-26 12:26:48)
标签:

上海琵琶行

   忙碌的一周,紧张而有序。围绕着文化与艺术主题,将个人的情趣与职业的担当密切相联。 上海琵琶行-真的是快乐而享受!
   感谢机遇!感谢关怀!感谢支持!
        2012.11.21上海音乐厅《水墨江南》吴玉霞与指挥家刘沙、上海民族乐团共同演绎琵琶协奏曲《春秋》
 
  文汇报(记者张裕)起先,观众席里还有些许嘈杂,一袭红裙的吴玉霞抱着琵琶,款款坐下。手指起落间,琵琶声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又如湖中涟漪,在上海音乐厅缓缓荡漾开去。刹时,观众席里鸦雀无声,吴玉霞以行云流水般的指尖,缀连成一串串动人的音符,一幅惟妙惟肖的月夜春江图跃然眼前,上千名观众一下沉醉在这宁静幽远的意境中。昨晚,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与青年指挥家刘沙、上海民族乐团联袂呈现了一场名为“水墨江南”的民乐音乐会。吴玉霞以其出色的演奏技巧、内敛沉稳的音乐表达,深深感染了故乡的父老乡亲。
  吴玉霞出生在上海,自幼学习琵琶,后又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师从刘德海、李光华、陈泽民、李光祖等琵琶名家。她以其对琵琶独到的钻研、丰富的舞台实践,形成了学贯南北、刚柔并济的演奏风格。近年来,她多次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的《玉鸣东方》个人独奏会,更是赢得广泛好评。吴玉霞的琵琶演奏,细腻而不张扬,激情而不做作,柔性与弹性皆备,秀丽和壮美并存。她总是以充沛的情感、对音乐的深刻领悟,使得指下的音乐表达富有内涵与个性。这次,吴玉霞是应上海民族乐团邀请,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上海民乐界同仁一起举办这场“水墨江南”民乐音乐会。
  在一曲委婉柔美的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之后,吴玉霞随即弹奏起琵琶古曲《霸王卸甲》。对这首古典名曲,吴玉霞的演绎与众不同,她以“武曲文弹”之意,突出“卸”,渲染“情”,将垓下战败后的楚霸王内心矛盾冲突、失意与悲壮,表达得入木三分,令听众不禁为之动容。昨晚,吴玉霞展现了她灵活而多变的演奏风格。之后的《水墨江南》,是一首琵琶与扬琴、笙的三重奏乐曲。这是一首极富现代感的民族音乐。和声在变,音乐线条在变,乐器的音色在变,演奏的节奏更是有着无穷的变化。就在这种种变化中,人们仿佛看到一位国画家,洒洒脱脱地泼墨作画,运笔挥毫间,一幅写意风格的水墨画跃然纸上,水墨淋漓,气韵生动,活脱脱一派美景与风韵皆得的江南水乡。
  之后演出的《蝴蝶》,一股异域之风迎面扑来。吴玉霞指尖轻弹慢揉,琵琶之声轻盈灵动,节奏明快的打击乐与之应和着,洋溢着一种民族音乐难得的飘逸灵动之美。同样是琵琶与贝斯、打击乐的合作,之后的《倒影》,音乐风格又有不同。日落时分,晚霞满天,傍晚的河塘,幽静清澈。风过波漾,宁静依旧。突然,野鸭划水,击破杨柳倒影,金色的水面开始活泼起来;风更密,柳影乱,野鸭游得更欢。风动、影动、心动,动静相宜,天人合一,吴玉霞与她的合作者们用手中的乐器,描摹出了恬静、自然、妙不可言的河塘美景。
武曲文弹“画”霸王混搭演奏“绘”水乡
    来源:新民晚报   2012/11/23    
 

http://www.51zheng.com/admin/UploadFiles/20121123125813734.jpg

  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上,演出即将结束。吴玉霞怀抱琵琶,面对不愿起身离座的听众们倾诉心声:“作为一名演奏者,已经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是今晚的演出,对我意义非凡。35年前,我离开上海去北京。35年来,我伴随着酸甜苦辣不断成长。在我的音乐里,饱含着多少人生的意蕴和情怀。此时,只能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来表达我对家乡听众的感谢……。”昨晚,吴玉霞与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的同行们合作,主演的一台“水墨江南”音乐会,让满场听众从音符中感受到了“道技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

  曲目老少皆宜

  身穿一袭红裙的吴玉霞怀抱琵琶刚走上舞台,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虽然在家乡舞台上露面的机会不多,但喜爱这位著名演奏家的市民却很多。连续一个星期来,吴玉霞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上海举行普及讲座,也让不少人对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望向听众席,时尚青年、白发老人、中年夫妇、儿童少年均有。只见她转轴紧弦,耳畔顿时飘来拨响的琴音,清冷之声显得气质格外优雅。这是吴玉霞编创演奏谱的《春江花月夜》。精致的指法奏出的颗粒性线条,勾勒出大自然的美妙夜景。由景及情,泛着银光的江面流淌着人文诗韵,似曲肠百转般在叹息离愁别绪,曲调极是雅致动人。

  进入“自由境界”

  昨晚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虽不能展示吴玉霞的全部艺术精华,却也能略见一斑。她的老师刘德海编曲的《霸王卸甲》,是名曲《十面埋伏》的姊妹篇,被归类为大套叙事性武曲。吴玉霞充分发挥自己特长,采用左右手“对话”的手法,将武曲的粗犷豪放、刚武勇猛与文曲的曼妙细腻、轻柔细腻融为一体。垓下之战中的项羽虽有壮士的豪情,卸甲时复杂的内心纠结却屡屡在琴声中得以表现,矛盾的情感变化使得乐曲更加耐人寻味,入木三分的刻画也生动地塑造了霸王的丰满形象。静静听着她的武曲文弹,真有一种风韵绕心头的感受。

  中西乐器“混搭

  音乐会的上半场,吴玉霞还采用与扬琴、笙和与贝司、打击乐合作的两种组合进行演奏。前一种组合演奏的《水墨江南》,烟雨朦胧之中如见写意的水墨景色渐渐布满画面,让听众在美不胜收中尤为期盼。后一种组合演奏的《蝴蝶》《倒影》,分别融入了拉丁风格等音乐元素,动感的节奏极富想象力,三人的配合浑然天成般地自然,兴致所及的华彩炫技,显得非常随性和飘逸,更是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反响。用琵琶与中西方乐器进行“混搭”,显然也是吴玉霞探索拓宽琵琶表现空间的艺术实践,让大家感到亲近的气息扑面而来。

  四弦刚柔相济

  下半场与刘沙执棒的上海民族乐团合作时,吴玉霞用刘德海作曲、老锣编曲的琵琶与乐队《天鹅》,再一次呈现了“道技合一”的艺术境界。乐声飘去,琵琶映现,纯洁典雅的天鹅形象似呼之欲出。由作曲家唐建平应约为她创作的琵琶协奏曲《春秋》,描写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百家争鸣、雄才辈出的壮阔场面,不但结构宏大、寓意深刻,而且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吴玉霞的演奏神定气闲,乐曲难度虽高,但在她的演奏中,技巧踪影无痕无迹,只有音乐萦绕听众脑际。在乐队的配合下,她凭着一把琵琶,在四根弦上营造出激越时风云翻卷、千军万马的气势,抒情处浅唱低吟、婉约柔美的精致,鲜明的反差形成层层叠叠的音乐进展,最后在乐队的激烈相伴下,吴玉霞突然右手猛力扫弦,乐声嘎然而止,其声其音产生的其情其势,实在是震撼人心。 资深记者 杨建国

 


http://s8/bmiddle/62e654eetcf5e73532147&690    2012.11.23.TMSK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回顾与畅想座谈会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21日晚在江南深秋的蒙蒙细雨中,中央民族乐团著名演奏家吴玉霞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了“水墨江南——吴玉霞琵琶音乐会”。阔别家乡上海赴京求艺三十余载、首次回沪举办专场音乐会的吴玉霞,以优美的琴声,倾诉了对这座城市的一片赤子之心、脉脉深情。

  吴玉霞出生于上海,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作为琵琶独奏家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她应上海民族乐团之邀重返家乡,与上海民乐界同仁共赴这场“水墨江南”之约。音乐会由上海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协奏,著名指挥家刘沙执棒。

  诗情画意的《春江花月夜》,金戈铁马的《霸王卸甲》……经典琵琶名曲拉开了吴玉霞琵琶音乐会的序幕:如丝如缕,似泣还诉;如流如瀑,似吕若钟……在逾千名观众屏息静气的凝听中,吴玉霞与上海民族乐团首席扬琴演奏家曹蕴、青年笙演奏家赵臻共同演奏了三重奏《水墨江南》,将人们带入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作为压轴之作,在孔子诞辰2545周年为吴玉霞量身而作、已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春秋》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18日至25日期间,吴玉霞在上海举办艺术讲座、音乐会等五项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

http://s7/bmiddle/62e654eetcf5ebd607c16&690    2012.11.24上海城市剧院-“敦煌国乐风尚雅韵”名家名曲音乐会
 http://s9/bmiddle/62e654eetcf5e385be558&690    2012.11.22.上海音乐学院讲座——琵琶艺术的审美与表达

 

吴玉霞:为四根弦,较了四十年的劲

http://s16/bmiddle/62e654eetcf5e37d23b8f&690  2012.11.18.上海民族乐团《艺术与人生》吴玉霞琵琶名曲赏析
 

  (晚报记者 李佳杰 报道 现场图片何雯亚)她是从老上海弄堂里走出的姑娘,凭一把琵琶游走在维亚纳金色大厅、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各地的舞台;她的琵琶造诣在业界堪称魁首,而她德艺双馨的修为更是有口皆碑。昨晚,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应邀在上海民族乐团举办了一场 “艺术与人生――吴玉霞琵琶名曲赏析”,小小的会场里,琴声和掌声交替响起,吴玉霞用心、用情、用智,将40年的艺术感悟,挥洒在故乡的舞台上。

               用琴声挥毫《水墨江南》

     吴玉霞生于上海,自幼学习琵琶;1977年赴京求学,先后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音乐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曾获多项国内外演奏奖和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

近年来由于承担管理工作,吴玉霞减少了自己的演出量,而且绝大多数都奉献给了公益活动和文化交流,因而此次来沪吴玉霞也受到了多方邀请,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要举办两场艺术讲座、参与两场音乐会和一场琵琶乐器鉴定会,可谓人尽其用。但吴玉霞还是不觉辛劳:“这是我个人的一次艺术周,也是回报家乡的最好方式。 ”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后晚将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的《水墨江南》经典民乐音乐会。当晚,吴玉霞将携手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指挥家刘沙和上海民族乐团演绎她的首演作品与经典名曲。

吴玉霞介绍说,除了人们耳熟能详、深受喜爱的经典名曲《春江花月夜》、《霸王卸甲》,她还将演奏为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而作、已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创新之作《春秋》,以及由琵琶大师刘德海作曲、德国作曲家老锣编配,呈现中西合璧艺术风韵的琵琶曲《天鹅》。

    此外,琵琶与扬琴、笙三重奏的《水墨江南》将为听众“揭开”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琵琶与贝斯、打击乐联袂演绎的《蝴蝶》、《倒影》,则会带来不同情致的人文情怀与拉丁风格。

                     搓衣板上练出的琵琶家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后晚的音乐会,吴玉霞还特别于昨晚在上海民族乐团举办了一场名曲赏析讲座。说是讲座,但坐在台上的吴玉霞却一点不含糊,连说带弹,两个多小时里,连一口水也没顾上喝。散场后,热情的琴童家长团团围住吴玉霞讨教指点,她也是笑着有问必答,直到工作人员在一旁提醒“吴老师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大伙儿才不好意思地散去。

    “我很能体谅这些家长的心情,但很多家长都太重攀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我每次跟他们说,为了这4根弦,我已经较劲了40多年了,现在每天还是要练琴。 ”

    吴玉霞回忆起小时候在卢湾区少年宫学琴的经历,“那时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琴,白天在少年宫里练,晚上回去就抱着搓衣板练,老师还教了我们怎么在橡皮筋上练指法。 ”后来,吴玉霞考上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乐队,父亲为奖励她,把积攒了多年想买缝纫机的几十元钱给她买了人生的第一把琵琶,而这把琵琶至今还被她珍藏着。

    昨晚的讲座现场,吴玉霞的一位小学同学竟也悄悄地坐在下面,“我们整整有35年没见面了,今天听她弹这些曲子实在太亲切了,我还记得坐在她家的天井里听她弹《十面埋伏》。 ”吴玉霞笑着接过话去:“那个时候不管弹得好还是不好,每天上学前她都必须听我弹一首才能一起出门。 ”

    比其他同伴幸运的是,1977年吴玉霞考上了北京舞蹈学校的音乐班,这也为吴玉霞今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这个从上海来的小姑娘根本受不了北方的干冷天气,“一到冬天,手指就会冻到开裂,再一拨弦,整个指甲就掀开了,琴弦上都是血。 ”那个时候还没有创可贴,吴玉霞就把缠假指甲的胶布反过来裹在手指上,然后在外面再贴上胶布,就是这样咬着牙,凭着自己的苦练,几年后,吴玉霞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

    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让吴玉霞懂得,真正的音乐是从手指和心间流淌而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用心、用情地去练琴,这样的艺术教育是失败的。 ”她说这也是她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导家长的原因,希望多培养孩子一些音乐的兴趣,而不是拔苗助长。

                “技道合一”才是终极追求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琵琶是少见的能文善武且中西皆宜的一种。在昨天的赏析会上,吴玉霞既表演了《塞上曲》这样的文曲经典,也祭出了武套的炫技之作《十面埋伏》。四十多年的磨练,吴玉霞的技法早已到了炉火纯青之地,她在“武曲文弹”和“西为中用”上的尝试,拓展了琵琶演奏艺术的表现力。

    著名琵琶教育家李光华曾评价:“玉霞的演奏有时如水墨,愈晕愈淡,渐至无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呈现出强烈的文化韵味,这点正是玉霞迥出于时辈而又为同龄人所不及之处。 ”

毫无痕迹的“炫技”正是吴玉霞所追求的境界,“中国音乐以诗情画意让很多人喜爱,但我在表达中更注重情感由内而外的形神统一,也就是所谓的‘技道合一’。 ”人到中年,吴玉霞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地透彻,“我现在会去念诗,读文学经典,经常和一些作家朋友聊聊生活感悟,希望从这些 ‘姐妹’艺术中汲取养分。 ”她认为情感的体验对一个艺术家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前不久,吴玉霞受邀担任央视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的评委,没想到最打动她的竟是一位来自上海的73岁老年朋友。 “他是来表演吹笛子的,但一口牙都掉了,他也不去镶,因为担心会影响他习惯了的吹法,后来我一打听,说是唐俊乔的学生,你说这老人家有多不容易。 ”

     昨天中午,吴玉霞一下飞机就先赶去奉贤祭扫父母的墓,随后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市区准备晚上的讲座。她说只要有机会回到上海,她一定会去祭拜已过世的父母,在他们的墓前道一声感谢。 “做人做事首先是情感,父母虽然不能带给你技艺上的帮助,但在那样一个贫穷的环境里,我的父母能坚持让我走这条路,他们为此付出了更多。他们这种情感的教育将影响我的一生。 ”她对着台下琴童的家长动情地说道。

    而这些也正是让吴玉霞成为一位琵琶名家的根本——用心、用情、用智。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