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张月-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012-10-11 14:51:13)
标签:

艺术

文化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这山唱那山》中央民族乐团音乐会随感

 

张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

 

今年立秋格外的早,8月末的北京已微微有些凉意,然而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8月最后一天的氛围却似盛夏的骄阳,如火如荼、热烈欢畅。因为这一晚,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名为《这山唱那山》的民歌盛宴。

作为中央民族乐团在2012年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唯一一场以民族声乐为主的音乐会,笔者思量着称其为“民歌满汉全席”也实不为过。短短的一场音乐会含盖了我国多种地域风格的民歌和器乐合奏曲。有东北的《瞧情郎》、山东的《包楞调》、河北的《回娘家》、贵州的《毛风细雨》、湖南的《澧水船夫号子》;除了汉族民歌外,更有藏族的《卓玛拉》、《香巴拉并不遥远》,蒙古族的《鸿雁》,新疆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达阪城的姑娘》、哈萨克族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朝鲜族的《长鼓敲起来》,云南彝族“阿诗玛”的选段《一朵鲜花鲜又鲜》,侗苗的《这山唱那山》等等,表演形式包括:独唱、对唱、四重唱、合唱、无伴奏合唱。器乐合奏曲包括《美丽的新疆》、《丰收的喜悦》、《新编喜洋洋——幸福年》、江南丝竹《绿染江南》、琵琶与弹拨乐队的《京城怀旧》等。这样的曲目安排让观众在领略我国各地音乐特色之余,得以体会、感受声乐艺术丰富的表现形式。一些根据传统民歌创编的作品,经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家们多种形式的展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中表演无伴奏合唱《澧水船夫号子》的男生们和穿着侗、苗传统服饰,戴着精致银饰悉悉索索出场“这山唱那山”的姑娘们,掀起了全场的高潮。无论是船夫号子还是侗族大歌都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侗族大歌在20099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践证明具有鲜明特色、浓郁民族风情的节目,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和欣赏。音乐会另几次高潮出现在器乐合奏之后,唢呐演奏陈力宝、板胡演奏刘湘以及琵琶演奏吴玉霞以他们精湛的技艺与乐队完美的配合赢得了观众们最热烈的掌声。

一首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民歌,蕴涵了人们内心最细腻的情感,是珍藏在心底的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当经典再次重现时,引发了观众们强烈的共鸣。历经千年沉积流传下来的旋律,绝不是几个音符那么简单,它串起历史,记录民俗,是生活、是大地、是家园,它凝聚了祖国各族儿女。每个中国人血液中都流淌着对我们民族旋律的天然亲近感,唤醒这样的感觉,让每个中国人真正为中国旋律、中国文化自豪,让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新时代能更好的传承、发展,这是中央民族乐团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这场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做到了。

为了此次音乐会,乐团特意聘请了几位唱侗族大歌的老师亲临团里示范指导排练。为了更好的演绎作品,有些歌唱演员在各地巡演、交流中,向维族、藏族、鲜族同胞学习他们的语言,在舞台上用歌曲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双语演唱。还有些歌唱演员在少数民族民歌演唱中加入些许舞蹈动作,一如少数民族同胞的载歌载舞为表演添彩,这些都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到各地巡演以及请民间艺人指导,体现了乐团对“走出去,请进来”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只有不断的向民间汲取养料,坚持向民间学习这个永恒的主题,才能让根植于民间的艺术不断焕发鲜活的生命力。当然音乐会也略有不足之处。比如侗族大歌《这山唱那山》这支作品,经过改编无论是从演唱还是表演来说都已经不同于当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侗族大歌”了。将“侗族大歌”搬上中央民族乐团的舞台,让这门艺术得以被更多的人了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笔者认为如果在表演时取消钢琴伴奏,更能保持“侗族大歌”的本真味道,也得以让民众欣赏到不一样的更纯粹更地道的风味。另外,艺术的审美标准向来都不是一层不变的,作品不同的表演方式,需要选择不同的艺术处理,歌队的演员们就面临这样的挑战。在演绎合唱作品时,要求各声部层次清晰,这时候表现音色和谐统一便堪称完美。但在演绎独唱或领唱歌曲时,这时候则需要独唱演员的表现有足够的辨识度。根据歌曲的不同,要有不同的风格。比如东北的民歌的诙谐泼辣,西北民歌的高亢、苍凉,西南民歌的婉转悠扬,江浙地区的秀丽,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质等等。这就对独唱演员有很高的要求,舞台上他们必须要迅速完成这种转换,从整齐划一的和谐统一音色到有鲜明性格特色的音色转变。艺术更高层次的表达不仅仅是好听的音色,更需要这个音色符合作品,有地域性,充满生命的张力,有情感有故事,要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如何完美演绎这种转变,这应当是歌队演员们需要不断为之付出努力的命题。

虽然还有不足,但通过本场音乐会,笔者更看到了中央民族乐团为弘扬民族音乐所做的种种尝试和努力。这个团队年轻、充满活力,团队成员在艺术追求上具有主动性,相信在将来他们会不断提升自身,带给广大观众更多惊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