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霞:深厚的情节

标签:
杂谈 |
转载:
“乐兴霞飞”吴玉霞琵琶名曲赏析音乐会观后
文/肖文礼
http://s2/bmiddle/62e654eetc8ebd3028331&6902012暑假如期而至,“打开艺术之门”艺术节与暑期相约,迎来了18岁生日,“十八”在生命轨迹中是极为“特殊”的数字,因为,孩子们就在18岁经历他们的“成年礼”!作为一项持续举办十八年的普及活动,其中的积累、成长与担当,不仅是音乐界值得记录和赞赏的事情,更是学术界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因此,8月3日,于敬仰与期待中,笔者聆听了作为该活动系列音乐会之一的“乐兴霞飞”琵琶名曲赏析音乐会。几天来,余音犹在,一种强烈的内驱力,迫使笔者不得不写下这些文字,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担任该音乐会讲解与演奏的是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吴玉霞,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首席琵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她出访十几个国家,荣获多项全国琵琶大奖和音像制品金奖,著有《我的琵琶行》,创作琵琶独奏曲集数本,录制《玉鸣东方》等数十张光盘……一位拥有如此殊荣的艺术家,一位站在琵琶艺术“象牙之塔”的演奏家,要将一场音乐会演绎成一本“通俗性的读物”,甚至要让对音乐知之甚少的来访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体验中了解琵琶和琵琶艺术,同时还要兼顾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已经拥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习琴者和本着赏析为目的的专业演奏者,其难度可想而知。
从舞台视角来看,舞美、灯光、多媒体、道具似乎没有一样是按照司空见惯的“现代豪华家当”布置。一张写着“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12暑期音乐节”的蓝色背景图,简单明了,直奔主题;舞台上随意摆放的几张照片,在那些亲朋好友、学生及学生家长、琵琶爱好者及钦慕者送来的鲜花从中,愈显美丽;尤其是舞台右侧的演讲席,被竖立在前的一把琵琶点缀得格外醒目……恰恰是这些看似随意实则刻意的舞台装束,营造出朴素淡雅的气息,烘托出充满知性的气场。
音乐会的乐曲均由吴玉霞亲自审定,出于受众既有非专业的学生又有业内人士的考虑,曲目选择既经典又不艰深,既有传统又不乏时尚,除了像《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文曲和武曲之外,还有师生同台齐奏的琵琶诗韵《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琵琶、贝司与打击乐组合《蝴蝶》《天山之春》等等,这些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作品,对于任何层次的鉴赏者来说,都是一种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的扩展!
音乐会上,吴玉霞并没有按照传统方式将曲目表演作为唯一主体,而是采用一边讲解一边演奏的方式贯穿始终,演奏每一首乐曲之前都穿插有精炼通俗又耐人寻味的解说,解说中并没有谈及太多让大家望而生畏的演奏技法,但涉猎了从乐曲情感到习琴点滴,从琵琶历史到乐器构造,从文化价值到象征意义,一应俱全,十分精彩。期间,她邀请从事乐器制作多年的老师傅满瑞兴先生讲解琵琶的制作工艺与养护,以一种波澜不惊的方式将学术文献少有记载的宝贵知识呈现于众。
音乐会结束,全场掀起爆棚般的掌声与喝彩,微博、博客里不断跳出观众们对于音乐会的反馈、感想与感激,好评如潮!
鸣蝉乱耳:“宁静的夏日夜晚,欣赏了乐兴霞飞琵琶名曲赏析音乐会。聆听了吴老师声音柔婉的精彩讲解,感受了不同风格的琵琶曲,舒缓优雅、热烈飞扬,展现在一把琵琶十指交错间。下半场是和贝司打击乐配合,也自有契合独到之处,听得心情激荡,心里回旋着加演的那曲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旋律。”
尼龙:“吴玉霞老师的这场音乐会,很注意普及与琵琶相关的知识,比如演奏《塞上曲》,就介绍这首曲子和王昭君的联系。对青少年的艺术修养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艺术欣赏这个市场也确实需要像吴老师这样的热心专业人士去培育啊。
于源春:“刚看完‘乐兴霞飞’琵琶名曲音乐会,是我近段时间以来听到的音响最平衡、音色最干净纯美的一场音乐会,名师配名琴、名曲会新意,这样单纯的以一件乐器为主的音乐会,不觉单调、反见精深,为琵琶的丰富语汇折服,为吴老师的舞台魅力倾倒!”
……
毋庸置否,这些实实在在的声音映衬出音乐会的巨大成功!回到“高雅艺术与普及”的话题,我想,只要前来欣赏音乐会的观众,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以笔者之见,“打开艺术之门”这类音乐会的目标虽然在于普及音乐与艺术,但这种普及,不是如流行歌曲那般仅仅为了传唱于街头巷尾的普及,而是一种有效普及。这种有效普及,要求站在“象牙塔”上的艺术家们在保持艺术领域的“经典”与“精髓”前提下,尽力填补“高雅艺术”与社会大众之间存在的鸿沟,要逾越这条鸿沟,并不是任何一个自诩进入专业领域、企及高雅艺术的从业者都可以手到擒来的,它需要摆脱那种高高在上的“启蒙习气”和“权威意识”,需要与所有的观众站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对话,只有先接受大众,才能被大众接受!这就是“乐兴霞飞”被不同层次的观众接纳与赞赏的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