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霞: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2-03-12 00:22:47)
标签:
两会思考文化 |
中国人熟悉的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自中央民族乐团1998年、1999年“虎年、兔年音乐会”成功演出以来,已形成品牌并产生影响力,这是中国音乐团体首次进入“当地主流层面”的成功案例,其中包含了诸多的因素,具有演出水准、项目运营、媒体支持等优势,是一流的演出团队+专业的演出策划,即强强联手,并非所谓的只要上了“金色大厅”就意味着成功的说法。而近年来围绕“金色大厅”扎堆亮相和盲目镀金的现象,也让我们从中看到浮躁的当下所折射出对“光环”的盲目与追求。如何面对80%赠票以及“碍于情面”和“华人捧场”等现象的出现;如何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走出去”;如何缩小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逆差等等。建议对出访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审核与把关,严禁“自费包场式的自娱自乐”,抵制不切实际的夸大其辞。
对外文化展现,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从跨入国际舞台、呈现关注亮点,到形成规模并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展现自我独特文化内涵及其精神的同时不能忽略目前所显露出的形式单一、规模与影响之弱小的问题。文化的融入与科学的运营模式亟待提高,建议国家对本民族艺术加大投入、扶持和推广力度,在一些重大对外交流活动中支持中国民乐及国粹艺术对外展现,让更多的外国人从中了解中国民俗民风以及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继续发挥“中国文化年”及海外文化中心的影响力,有策略、有规划、分层次、分步骤、有针对性地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站在人才大国的视角发挥资源优势。中华文化要想真正融入世界被世界所喜爱、认识,现在应该加速进入打造品牌、讲求效益、快速进入长远规划的“跨越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