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此时也让我回想起早年学琴穿梭于浦东与浦西之间的印象。
http://s15/bmiddle/62e654eet86acc3be295e&690
我在少年宫卫祖光老师的琵琶班学习是系统而正规的,但主要是上大课,即琵琶齐奏。为了使我的演奏曲目更加丰富,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适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乐队”的训练,我爸爸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在浦东居住的杨承业老师。
那时的上海,浦东和浦西是两个相差甚远的方位,特别是在当时需要摆渡的情况下,显得更是如此的不方便。但是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乐曲,我很高兴地盼望每周一次的上课时间。从我家到杨老师家要先坐公共汽车,然后下来摆渡,之后要走路十几分钟。为了我的安全,每次杨老师的朋友张老师都在渡口等我,带领我去上课。
杨老师是马林生先生的弟子,不仅能演奏很多经典的传统名曲,还掌握了当时盛行的优秀琵琶创作曲。他最擅长的是沪剧和江南丝竹。这个热心好客的性情中人,喜欢在家聚一些好友拨弄丝弦。他家的乐器很多,差不多玩儿丝竹的那一套样样俱全。每次去他家上课后,都能听到他们地道的“玩耍”,我也很喜欢他们那个圈里的所有人。(他们都亲切地叫我阿大,因为我在家排行老大,浦东人喜欢在名字或排行前加一个“阿”的称呼)。这些喜好延续至今。尽管每次回沪来去匆匆,只要有时间还是舍不得放掉这样的学习机会。
http://s12/bmiddle/62e654eet86ad22d0861b&690
在杨老师那里学了很多独奏曲,一段时期,进步飞速,感觉自己的眼界也宽阔了许多。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少年宫卫祖光老师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和“电台”琴友之间的“信息”反馈,也很难在短时期快速的进入乐曲阶段。
因此我很庆幸,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我都真正的得到了营养和补充。我坚信,学习的道路虽然是漫长的,但阶段性的、有计划的深入学习,是掌握本领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省略的台阶。俗话说:“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http://s5/bmiddle/62e654eet86ad93b987a4&690
全世界聚焦中国!
21世纪,是呼唤人才的时代,懂得珍惜、重视培育才能体会坚守的真谛。开阔的视野和创造性的思维,是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求实的学术风范。
浦东的巨变折射中国的飞速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理应同步并驱。
期待明天会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