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百零八回:博文瑕疵

(2011-12-11 19:37:24)
标签:

维纳斯

戏剧性

淡而无味

断章取义

幽默

分类: 三味茶座

                           《俱乐部内部培训第六十讲》

    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大家都知道,这个艺术品不仅造型优美,更多是一种未知悬念,残缺部分的原始设计到底如何?此处就是吸引眼球的焦点,据说各种假想猜测多的不得了,答案却没一个是绝对正确的,这就是瑕疵所带来的玄妙魅力。

 其实文学作品也一样,一篇东西出台后,如果弄的光溜顺滑毛病全无,也未必是啥好事,实际也做不到,就算经典小说都难免一些小问题,比如四大名著,现在各种评说五花八门,不管过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好象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负面议论,特别是针对局部事件的真实性,质疑的话就更多了,其实一般小说就是编故事,玩的是戏剧性效果,就算连带历史事件,也是需要一些添加成分的,比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明显不同,既然是“演义”性质,就要弄点趣味性的东西进去,否则会很枯燥。都知道阅读兴趣是大众普及的首要前提,也是文艺传承的基本条件,因此《三国演义》就要比《三国志》的民间知晓率高的多,尽管不少内容与事实确实存在一定的出入,比如“空城计”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但大致框架和走势还是符合客观轨迹的。

 再看《红楼梦》和《水浒传》也有类似的情况,都是选取一个历史片段进行加工而成,其中人物和剧情均参入了作者的主观笔墨,倘若与《三国演义》相比,虚构的地方恐怕要更多一点;至于《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属于纯粹杜撰,反正没有“西游志”作为蓝本对照,无非借用唐僧取经这个事,并以此形成一条主线串联,精彩之处完全靠作者的形象思维发挥,也正因如此,就少了许多无端考问得潇洒许由此看用一固定标准去衡量不同事物肯定会出问题如果一定要做细部评价,也只能在整体表现上进行利弊分析。就拿《三国志》来说,不管内容如何正确,没有人看就成了书房摆设,时间一长,还要麻烦主人掸掸灰尘。而《三国演义》再怎么虚拟也是民间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的价值就体现在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灵活嫁接,换句话说,正因有了这些“瑕疵”不足,才让这个著作大放光彩,其实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观众接受程度,倘若过于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毛病或许没了,味道也就一起没了。

 说了一大堆,无非一个意思,就是搞创作要多站在观众角度去考虑,尤其要重视作品的可读性效果,从实践上讲,应多着眼大处,重视框架构思方面的酝酿,下笔最好一气呵成,中途别老在一些光洁度上停顿纠结,小地方转圈子多少要影响到行文思路,反正完稿时还要修改,就算大意疏漏也无妨,诸如标点符号差错或一些倒装病句等等,只要不影响整体意思就行,毕竟博文不是纸质出版物,小缺点不伤大雅,其实有的博主还会存心留点小漏洞,比如设置一两个明显错别字什么的,目的就是让一些匆忙浅阅的朋友来纠纠错,起码给不同层次的人有个发表正确意见的机会,似乎携带着一份照顾全面的厚道,当然自己也不吃啥亏,既然能让大家开心,这事也就成了经验之谈,有句玩笑话叫“香要有香味,臭要有臭味,就怕淡而无味”。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增加广泛的互动效应,一些表面小错未必就是真错。

 再从观众角度看,阅读博文就是为了学习交流,倘若没吃透作品涵义,就难以发表有效议论,事实上,断章取义还不如不说,因此要多培养整体欣赏的眼光,善于找准主要内容,就算简单评说也因体现一定的质量和价值。有的朋友在网时间有限,不可能过分认真的阅读,这没关系,可以训练一些快速浏览的方法,比如我们读一篇杂文,只要先看一下标题,品味一番结尾论述,就能大致了解作者的意向观点了,倘若有兴趣,再回头瞧瞧论据部分,如果讲的在理而有分寸,就是一篇好文章,读后说两句受益感言还是应该的;如果发现旁征博引不足或局部意犹未尽,也可以交换一下意见,一般用简明语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就行,但千万别弄的象批改作业的老师,不管什么类型的评论,基本的尊重礼貌还是需要的。事实上,对于博文瑕疵应该有个轻重认识,象观点或结论的错误就不是小问题,估计也没人愿意拿这个开玩笑,通常讲,能与作者探讨深度话题,说明读者肯定花了时间也动了脑筋的,此中来去属于博友之间的高质量交流,绝非那些查找零星错别字的情况可比。

 总之,博文瑕疵的原因多多,小小缺陷在所难免,就是知名高手的作品里也屡见不鲜,但很少有谁去刻意纠正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并不影响整体表现,具体意思也不会因此而歪曲,有的同音白字说不定还平添了许多活泼幽默,不说作者故意为之,就算真是笔误也无所谓,起码可以增加一些轻松热闹的点评率了。

 写读体会,欢迎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