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家收藏品格写人写事以小见大 |
分类: 1--教学设计--现代文 |
【课文朗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许拙版
【课文讲解】《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讲解版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1、把握我与叶老交往中熟知而又最能体现人品的事件组织材料是重点。
2、理解内涵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xun]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含删减部分)
逝世
修润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冗长(rǒnɡ) 搀和(chān huo)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累赘:拖累、麻烦。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5、层次内容。
一部分(1):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得知叶先生去世非常悲哀)。
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五部分(9):谈学习和效仿叶先生品德的思考(写叶先生业绩品德对后人巨大影响)。
6、问题探究: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文章纪念他。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以律己”两方面的特点。
文章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来表现他的特点?
A.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3段)
B.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3段)
C.亲自送客到大门外;(4段)
D.宽厚待人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关心朋友)。(5段)
E.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6段)
F.强调“简洁”的文风。(7段)
G.严以律己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8段)
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7、品析语句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之,文中一些句子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8、板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作缘由
宽以待人
业绩品德
【布置作业】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2、体会选材中事件的详略安排。
【备课时间】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