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子类型:
句子按语气划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四类。
1、陈述句:
定义:说明事物情况的,是什么,怎么样,或不是什么,不怎么样的句子。陈述句是用来叙述或说明事物的运动、形状、类属、关系等的,它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句子。
标点:通常用句号“。”
气调:平而略降的语调。
种类:有两种,肯定陈述句,否定陈述句。
1)肯定陈述句:用来肯定事物的句子。
例如:聪聪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表肯定)。他坚强(表肯定)。他不软弱(表否定)。
(1)一般肯定的陈述句都表达肯定的意思。
例如:小溪流笑着往前跑。古时候有个孩子……。天晴朗起来。明天星期日。
(2)表示肯定的意思常用“是”构成“甲是乙”的判断式。
例如: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3)表示肯定意思的形式。
可以用肯定句: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可以用双重否定句:这种看法不能不说是错误的。
可以用否定的反问句:难道这种看法不是错误的吗?(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2)
否定陈述句:用来否定事物的句子。
(1)常用“不是”构成“甲不是乙”的句子:这不是我的笔。
(2)有时单用常见格式“……不……”式;……没有(没)……”式。
例如:衣服洗得不干净。他没有做完作业。他没说。
(3)表示否定意思的形式:
可以用否定句:这种看法不正确。
可以用肯定的反问句:这种看法难道是正确的吗?(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
3)
双重否定句: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的意思。一般在语气上比肯定句更强烈。
例如:“不……不……”式。他不敢不来。
“没有……不……”式。没有一个人不怕他。
“非……不……”式。我非把这本书读完不可。
“……无不……”式。同学们无不欢欣鼓舞。
“……无非……”式。他妈妈不让他去,无非是怕他吃亏。
“……未必不……”式。你未必不知道。
注意事项:
不要以为凡是表示肯定的就是肯定句。双重否定句是否定句。
并非所有的意思都可以用两种或三种形式来表示,一些没有反义词的表示性质的词的句子就无法改变成单否
而不改变句意。对于一些出现了不只一个表示性质的词的句子,在进行句式变换时要全套变换。如:
原句: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钱也便宜。(肯定句)
改句1:这种新产品质量不错(差),价钱也不(昂)贵。(否定句)
改句2:这种新产品并非质量不好,价钱并非不便宜。(双重否定句)
注意否定词语的个数与句式及表意:一次否定是否定,两次否定是肯定。
2、祈使句:
定义: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标点:语气较强用感叹号“!”语气较弱用句号“。”
气调:要求、请求、命令、禁止、劝阻等,语音强调一般比陈述句重。
种类:有四种,表命令祈使句、表禁止祈使句、表请求祈使句、表劝阻祈使句。
(1)表示命令的祈使句:都带有强制性,要求对方必须服从,言辞肯定,态度严肃。一般语调上扬。
例如:立定!站起来!让他进来!快去救火!保持肃静!
(2)表示禁止的祈使句:通常句式“不准……”“不要……”“别……”,言辞强硬,态度坚决,不用语气词。语调一般上扬。
例如:别动!不许胡说!此处不准吸烟!你不要去!谁也不要随便说话!
(3)表示请求的祈使句:通常格式“请……”,一般比较委婉,语气要舒缓一些,可使用语气词,语调平而降。
例如:请给我们多提意见!您请坐啊!这个问题你来回答吧!帮帮我的忙吧!
(4)表示劝阻的祈使句:通常格式“请勿……”语调比较平缓,常用语气词“吧、啊”
例如:要好好清老师的话啊!休息一会吧!大家都少说几句吧!你们可别拿他开玩笑了!
3、疑问句:
定义:用来表示疑问的句子或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标点:句末用问号“?”
气调:疑问语气,语调一般上扬。
种类:两种:设问句和反问句。
1)一般疑问句:也叫是非疑问句,就是陈述句+吗?标志是“吗”
只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回答。语调一般升调,或者句末加上疑问语气词。是非问句中经常使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吧、啊”等,但不能使用“呢”。
比如:你是中国人吗?这是你的公司吗?他是你妈妈吗?她是你同学吗?
这类疑问句的特点是:去掉表示疑问的“吗”,前面的句子依旧是完整的。
2)正反疑问句:就是用肯定和否定叠加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或是重复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动+不/没+动(+呢/啊)或形+不+形(+呢/啊)。使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
比如:这是不是你的车?你昨天吃没吃早饭?明天冷不冷?帅帅帅不帅呢?
这类疑问句的特点是:重复动词或形容词,并在句末不使用“吗、吧”但可以使用其他语气助词,比如“呢、啊”等。
3)特指疑问句:也叫带有疑问代词的疑问句,就是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部分做出回答的疑问句。语调可上升,也可下降。其特点是句子中常有“哪”“谁”“几”“多少”等表示疑问的代词。其特点是句子中含有疑问代词,句末常用“呢、啊”
例如:这是哪?今天星期几?你们公司有多少人?他是谁?你是哪个学校的?
4)选择疑问句:就是用“A”还是“B”的形式组成的疑问句。问的人提出两个选项,让听的人做出回答。其句子特点中有“还是”这个连词,句末还可用“呢、啊”等语气助词。
例如:你喜欢包子还是饺子?他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东西是你的还是他的?
今天是周一还是周二?明天是你去还是我去?我们是从广州走,还是从成都走?
另外,从修辞上讲,还有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是一种自己问自己答的问句。看似有疑问,其实无疑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在引起读者注意或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自己又给予了回答,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问句。通常格式是:问句+答案。
例如: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反问句:是一种不需要回答的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是一种明知故问,答案就是问句意思的反面。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例如:
难道我会不知道?(强调自己是知道的)难道我有这么笨吗?(强调自己并不笨)
疑问句案例解析:
A、他坚强吗?(一般疑问句)
B、他怎能不坚强?(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
C、他怎能软弱?(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意思)
D、他坚强吗?回答是肯定的。(设问)
4、感叹句:
定义: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子或含有喜爱、惊讶、惧怕、仇恨、怜悯等感情的句子。
符号:书面上句末用感叹号表示“!”
气调:主要靠感叹语气表达,都比陈述句的语气强烈,语调一般上扬。也借助副词和语气助词来表达,常见的有“多么、多、好、真”等。
例如:太阳啊,你这个圆圆的魔术家,他多慷慨地普照大地,人们亲眼看见他做出了多少奇迹!太棒啦!这么神奇!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子,它们的结构形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可以相同或相近,只是适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表达的效果也有差异。
二、句式变换
在一个句子里,如果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那么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主动句表达,也可以用被动句表达。主动句和被动句等不同句式就是将施动者和受动者置于句中不同结构位置而形成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甚至相互间可以进行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的前提:句子表现形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要基本相同。(不能改变句子基本意思)例如: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是施动者处于主语地位;被动句是受动者处于主语地位。
采用主动句是为了强调施动者发出什么行为动作;采用被动句是为了强调受动者遭到什么样的动作行为。
请注意:
被动句中引出施动者的介词除了“被”,还有“让”“叫”“给”等。
把字句在主动句的基础上强调动作、行为、对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是把主动句中的宾语前提作状语。
表一:
类别
|
主动句
|
被动句
|
案
例
一
|
我们搬桌子。
我们[把桌子]搬<</span>来>了。
|
桌子[被我们]搬<</span>来>了。
桌子被搬来了。
桌子搬来了。
|
案
例
二
|
拉车的放车<</span>在有些阴凉的地方>。
拉车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
|
车[被拉车的]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
车被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
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
|
公
式
|
主语
+
谓语动词
+
宾语 补语)
主语+
状语 +谓语动词
+
补语
施动者+
把 +
中心词 +
受动者
|
主语 +
状语 +
谓语动词+补语
主语 + 状语
+ 谓语动词+补语
主语
+
谓语动词+补语
受动者+被+施动者+
|
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表二
类别
|
肯定句
|
否定句
|
案例一
|
他勤劳。
|
单否:他不懒惰。
双否:他不是不勤劳。
|
案例二
|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
|
单否: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双否:这个问题不是不容易解决。
|
解读
|
无否定词,仅有表性质的词或表示某种情况等的词。
|
单否:单数的否定词+原表示性质的反义词。
双否:双数的否定词+原表示性质词。
|
一般地说,从单否到肯定,再到受否,语气趋于渐强。或否定句、肯定句表意大体相同,但语意的轻重和语气的强弱有差别。
否定句到肯定句语意渐重,反之语意渐弱;
肯定句到双重否定句语气渐强,反之语意渐轻。
|
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表三
类别
|
陈述句
|
反问句
|
案例一
|
这是太阳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
|
难道这不是太阳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吗?
|
案例二
|
青年人珍惜时光。
青年人不能虚度年华。
|
青年人岂能不珍惜时间呢?
青年人怎么能虚度年华呢?
|
案例三
|
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怎能不佩服(他)?
怎能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解读
及
一般
公式
|
肯定的陈述句或否定陈述句
|
肯定的反问句或否定的反问句
|
肯定句:原性质词;
|
反问意思+否定词+原性质词。表肯定
|
单否句:否定词+原性质词的反义词
|
反问意思+原性质词的反义词。表否定
|
双否句:双否定词+原性质词
|
反问意思+否定词+原词性词。表肯定
|
反问句一般比陈述句语气强烈。
反问句中的反问意思相当于一个否定词,是一次否定。
|
4、祈使句内的三种语气变换:
用商量式疑问请求到直接请求,到使令性质的句子,语气由委婉的请求对方,逐渐加强到强硬的命令对方。这种变化要视语境灵活采用。
例如:来,咱俩组织个“互助组”好不好?(疑问请求比较委婉)
来,咱俩组织个“互助组”吧!(直接请求)
来,咱俩组织个“互助组”!(使令性质)
要求咱俩组织个“互助组”!(语气较委婉)
叫咱俩组织个“互助组”!(语气硬些)
命令咱俩组织个“互助组”!(必须服从)
再如:你给我买张邮票吧!(直接请求)
你快给我买张邮票去!(使令性质)
你给我买张邮票,行吗?(疑问请求)
5、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
所有的感叹句都是表达强烈感情的,所以,所有的感叹句都比陈述句的语气强烈。当由陈述句变为感叹句时,往往句中加一些表示加强程度的副词,句尾加表示强烈语气的语气助词。
例如: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陈述句)
此刻,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啊!(感叹句)
6、祈使句与感叹句的变换:
祈使句与感叹句不同,祈使句句意旨在让别人如何;感叹句句意旨在抒发主观感情。
例如:你过来!(祈使句,命令对方过来)
你过来啦!(感叹句,对对方过来表示感叹)
7、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句子有长有短,最短的书面上可以只有一个字,最长的可以多达几十个以至上百个字。句子的长短是由它的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结构越简单,句子就越短;结构越复杂,句子就越长。
长句是由于多重修饰语而形成的,它表意严密细致,多用于书面,特别是议论性文章。
短句自然比长句修饰语要少。短句表意简洁明快,生动活泼。短句一般多用于口语和口语色彩较浓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根据表达的需要,长句与短句可以变换。
表四:
类别
|
长句
|
短句
|
例1
|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而伟大的人民。(一个句子)
|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
是伟大的人民。(三个句子)
|
例2
|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一个句子)
|
一个女人站在我面前,凸颧骨,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四个句子)
|
解说
|
若长句中的修饰成分是并列词或短语,则可以将几个词或短语分开来修饰中心语,变成几个句子。
|
8、常式句和变式句
一个句子的结构成分的排列次序有规定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通常的排列次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名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在前,宾语、补语在后;按着这种排列次序组成的句子是常式句。有时为了突出某个成分所表达的意思,可以把这个成分移前或挪后。按着这种特殊的排列次序组成的句子就是变式句。常见的变式句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谓语提到主语前头,谓语和主语之间有短暂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
一种是修饰语挪到中心词后头,中间有短暂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
表五:
类别
|
常式句
|
变式句
|
例1
|
你怎么了?(疑问句)
这种花多么还看啊!(感叹句)
|
怎么了,你?(主谓倒装句)
多么好看啊,这种花!(主谓倒装句)
|
解说
|
这种变式句大多数表示疑问、祈使或感叹的。突出谓语表现说话人的急切心情。
|
例2
|
淅淅沥沥的春雨又下起来了。
他们应该有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陈述句)(短句)
|
春雨又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长句)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定语后置句或状语后置句)(长句)
|
解说
|
这种变式句,定语、状语既有补充作用,又有强调作用。也可称为短句变长句。
|
总之,进行各种句式变换时,首先要判断准确原句式特点,然后依据相应变换方法变成所要求的句式。
三、句式变换训练
1、原句:我们全班同学没有哪一个不尊敬老师。(双重否定句)
改成肯定句:我们全班同学都尊敬老师。
改成祈使句:我们全班同学都必须尊敬老师!
改成反问句:我们全班同学岂能不尊敬老师?
2、原句:我爱读小说,爱读诗歌。(陈述句)
改成变式句(长句):小说、诗歌我都爱读。
改为否定句:我不是不爱读小说,不是不爱读诗歌。我不讨厌读小说和诗歌。
3、原句:太阳染红了大地。(陈述句)(主动句)(常式句)
改为把字句:太阳把大地染红了。
改为被动句:大地被太阳染红了。
4、原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定语后置句)
改为一般句式(常式句):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5、原句:谁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改为否定句:谁也不能否认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诗人。
没有不知道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的。
6、原句:胜利小学方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天安门广场。(陈述句)
改成状语后置句:胜利小学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雄赳赳、气昂昂的。
备课时间:2019年10月29日星期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