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寓言四则》古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2019-09-16 13:33:23)
标签:

教学

收藏

文言文

寓言

道理

分类: 2--教学设计--文言文

《寓言四则》古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古文化的丰富、继承与欣赏。

认知古汉语词义句意文意主旨义。

诵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句意文意是重点,主旨义是难点。

教学课时:两节课

教学准备: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道:讲述。    对:应答,回答。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介词宾语后置。于:介词;当“向”讲。

不若:不如。    使:劳动力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一词多义:

于:于井中(介词“在”)

于丁氏(介词“向”)

于宋君(介词“使”或“被”)

闻:有闻而传(动词,听到、知道)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被……听到)

之:传之(代这件事,指“得一人”)

宋之丁氏(主谓间,无实义,不译)

作品: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解析: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阅读:

1、解释加点词语

其家穿井(待,等到)   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吾穿井得一人(打井)

2、翻译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危害。(以讹传讹)(传播流言)

备课时间:2019-09-09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

    因:就。     往:去。     亡(wú):无,没有。

    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集的气体。   若:你。果:果然,果真。

    行止:行动,活动。当:适合,应当。   奈何:为何,为什么。   只使:纵使,即使。

    中(zhòng)伤:伤害。     积块:聚集的土块。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跐(cǐ)蹈:踩踏。其实就是行走跳跃。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奈地坏何:奈……何?对……怎么办。   奈:如何,怎样。何:怎么,怎样。

作品:

    《列子》列御寇著。今存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寓意:

    这则寓言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他的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备课时间:201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