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古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标签:
教学收藏文言文寓言道理 |
分类: 2--教学设计--文言文 |
教学目标:
了解古文化的丰富、继承与欣赏。
认知古汉语词义句意文意主旨义。
诵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句意文意是重点,主旨义是难点。
教学课时:两节课
教学准备: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介词宾语后置。于:介词;当“向”讲。
不若:不如。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一词多义:
于:于井中(介词“在”)
于丁氏(介词“向”)
于宋君(介词“使”或“被”)
闻:有闻而传(动词,听到、知道)
闻之于宋君(使知道,被……听到)
之:传之(代这件事,指“得一人”)
宋之丁氏(主谓间,无实义,不译)
作品: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解析: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阅读:
1、解释加点词语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2、翻译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危害。(以讹传讹)(传播流言)
备课时间:2019-09-09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原文:
译文:
注释:
作品:
寓意: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