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泊秦淮》教学设计

(2018-07-26 21:17:33)
标签:

古诗

名句

默写

欣赏

中考

分类: 3--教学设计--诗词曲

《泊秦淮》教学设计

诗歌诵读:《泊秦淮》诵读1    《泊秦淮》诵读2    《泊秦淮》诵读3    《泊秦淮》诵读4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原文: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上中靠近酒家的地方,举目望去,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月光笼罩着金黄的沙滩,)

2、杜牧:

803852),(晚)唐代诗人。字牧之,官至中书舍人。长于七言和绝句。他和李商

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杜牧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3、赏析诗歌。

赏析一、二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赏析三、四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总之,

一句写景,用词准确,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互文意,烟月皆笼寒水和沙(视觉)。二句交代停泊的时间、地点和附近环境情况,此为倒装,应先说二句再说一句(叙事)。三四句抒情,借商女写豪门贵族,暗含统治者(听觉,感想)。

板书:借题发挥 借商女写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4、备注(1)“《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2)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 却一如既往。 

 3)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4)同类诗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备课时间:2020316日星期一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