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1--《虽有嘉肴》;2--《大道之行也》

(2018-04-16 14:37:23)
标签:

备课

教学

借鉴

收藏

议论文

分类: 2--教学设计--文言文

http://s2/mw690/001OhQTezy7jJDEJ4wFf1&690

《虽有嘉肴》朗读视频网址:《虽有嘉肴》朗读视频;《大道之行也》朗诵视频网址:《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并翻译课文。(重点) 

2、了解说理的方法,领会短文中的道理。(难点)

第一则:《虽有嘉肴》 
  1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这些警句都出自《礼记》,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2、读准音,认准形 
      
 
嘉肴(yáo) 兑命(yuè)  (xiào)学半   弗学(fú)   教学相长(zhǎng) 

3、文言知识梳理 
(1)
古今异义词 
虽有至道 古:即使;今: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 
(2)
一词多义 
/学学半(xiào)(教导); 学学半(xué)(学习)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 
(3)
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4)
通假字 
兑命:“兑”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学半:“学”同 “敩 xiào”,教导。 

4、译文:教参版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译文:网络版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内容分析与板书

类比引入: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教学能相长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因        实践出真知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引用作结: 学学半

短文主旨: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附【对比与类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就是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通过两个不同类事物某方面的相似处比较,由此及彼地做出推论。

【区别】

1、比较的对象不同,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反的事或物或人拿来比较,达到赞扬或贬低的目的。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2、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类比不是修辞手法。类比主要用于说明和论证。

议论文中的对比论述与类比论述,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

它们的相同之处,都具有比较推断的功能,都是两者的一种参照推论。

  它们的论证功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对比论述,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加以对比,使彼此的本质显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以揭示反面论点错误,衬托正面论点正确的手法

类比: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作业布置:口头作业:诵读,背诵。

           书面作业:翻译课文,争取默写原文,尤其是重点句子。

备课时间:2014416

第二则:《大道之行也》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为公(wéi);与能(jǔ)修睦(mù)(guān) 男有分(fèn)货恶其……(wù)

2、文言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矜、寡……(“矜”同“鳏”,老而无妻) 
(2)
古今异义 
   
讲信修/古:培养。今:修改。 
   
女有 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 
   
不知其/古:味美。今:意义。

  虽有/古:达到极点。今:到。

  盗窃乱而不作/古:害人的事。今: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天下公(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故人不独(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 

(4)词类活用 
(贤能,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作名词,指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能的人) 

3、短文内容与脉络: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谋大同”:是全文的总括。 

4、朗读断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5
、文中“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6
、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的再现“大同”

社会的生活风貌。 
8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人际关系上应重礼尚往来,人人讲文明,有道德修养,注重社会公德,以礼为度,形成

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9、译文:参考版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择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译文:网络版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作业布置:口头作业:诵读,背诵。

          书面作业:翻译课文,争取默写原文,尤其是重点句子翻译。

备课时间:20144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