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随想

(2024-06-11 10:43:34)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杂谈


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都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政治愿望不能实现,因为对君王的失望或者唤醒——他跳了汨罗江。
在他的《离骚》里,用各种香草衬托自身品行的高洁,同时,用“思美人兮”表达了对明君的期待。
从此,一代代人包着粽子,纪念着他;一代代的国民,都和他一样,期待着一个明君——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能让人民生活幸福。
可是5000年历史,绝大部分是兵荒马乱,偶尔出现一、两个盛世,老百姓皆俯首帖耳,高呼万幸,并竭力歌颂。
于是,在吃粽子的地方,出现了蹉跎的一代、下海的一代、吃红利的一代、躺苹的一代......一代代生生不息,都与明君有关。

之二
我们的传统节日,几乎都围绕着“吃”而展开。
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春节的腊肉.....因为这个民族一直在吃饱与饥饿间生存,所以,才喊出了“民以食为天”的口号。
大饥荒时,历史曾记载,百姓“易子而食”,而官家居然有“何不食肉糜?”之荒唐发问。正因如此,传统节日在民间弥足珍贵,气氛满满。
因为百姓大多数时候,几乎处于觅食状态——百姓之间的差距也在于觅食的等级,很多人为了一口口粮,也拼却全力。
生活好转了,粽子也历经了多次演变:从最初的菜粽子,到后来的米粽子,再到后来,是粽子里有砂仁、虾仁、有鸡蛋,也有腊肉......
我们没有什么量变到质变,唯一不同的是,粽子丰富了,吃出了自豪感与优越感。
所以,当你远离了吃,或者寻求着诗与远方,或者思索着人的价值,探索着宇宙真理......淳朴的国民们会狠狠地抛给你一句话,当然也与吃有关,那就是——
“吃饱了撑的!”

之三:
吃到了最后,
粽子变得五彩斑斓,成了珍馐美味,成了高不可及的饕鬄大餐——此刻,洪福自然显现。
洪福,只要是人,都懂得享——所谓洪福,也就是来自肉体舒适的福气——开豪车、住豪宅、着绫罗绸缎,吃珍馐美味,身边有人伺候.......甚至对周遭的人肆意指点呵斥,让人战战兢兢——于是达到了洪福齐天。
可是,清福就不一样了,它可不是谁都能享得了的,那应该是精神上的愉悦——看了一本好书,品味了一段回忆,或者慢慢享受着只有自己才懂得的自在、健康与欢乐,而且有着独处的优雅,心灵的花香......
所以,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洪福,对那些所谓的清福嗤之以鼻。而真正能懂得享受清福的人,却寥寥无几。
只是,洪福极致到最后,往往是毁灭是灾难;而清福则安然无恙,享受它的人,往往逍遥自在,无悔无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