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一个沉重的名字

(2024-05-09 21:31:35)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杂谈
      一次与朋友喝茶,谈到了如今的生育率呈断崖式下跌,友友说,越是强调女权的地方,生育率会越低。

      的确,生育这个词,似乎与福利待遇没有多大关系。如果说我们是因为压力过大,养育孩子成本很高,使得生育率下降的话,那么许多欧洲国家,将养育孩子的责任都承担了起来,甚至对那些生育稍多的女性给与了极好的回报——比如可以提前退休,比如每月得到不菲的补贴......尽管如此,依然提高不了生育率——这使得很多国家在头痛之余,靠从落后地区移民,以解决人口稀少的问题。

       而那些生育率高的地方,又似乎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女性的地位、认知以及知识结构,都相对低下,甚至很多地方,女性并不被尊重。

       比如,微信不断推送的伊朗母亲的故事,几乎都有着统一模式——被婆家赶出来,带着几个孩子,到荒野求生——她们住山洞,摘野果,拾柴火,挖土搬石头,搭建小屋,到镇上做短工.....因为有孩子,她们坚强如铁,为母则刚。

      那一个个感天动地的镜头,俨然又回到了动物世界:雄性只负责交配,而雌性,则负责生养,只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会赋予雌性一个亘古不变的名词——母亲,并竭力歌颂其伟大、无私、奉献.....于是,一代一代,在歌颂中坚持繁衍,生生不息。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男人离婚了,为了报复女人,坚决不给女方孩子的抚养权。这个在法庭上振振有词的男人,回到生活中又如何呢?他以工作忙为借口,直接将孩子仍给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孩子的奶奶,当然,他也慷慨地扔下了工资卡,他会不定期回家探望孩子,就认定自己是个非常负责任的父亲了,孩子的存在,并不影响他在外如鱼得水地结交女友。

      另一个案例是,当女人终于争取到儿子抚养权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认定无论多大的风雨,都得与儿子相依为命,即使在半途中,遇到知冷知热、帮助自己的男性,都希望对方将自己的孩子视如己出......于是,在不断希望与失望的跌宕里,单亲妈妈带孩子一、二十年,直到孩子成人,她孤军奋战,孤苦无依!因为她知道,为自己而活,孩子一生也许就毁了;为儿子而活,自己的一生肯定要搭进去,进退两难中,日子一天天过去,母爱的牺牲、坚持与伟大,也在一天天堆积的日月里,显示得惊天地、泣鬼神。

       于是,有情感直播间里女人哭泣的声音,也有当主持人听到女人离婚居然没有带孩子,于是骂骂咧咧,并认定——能把孩子扔下不管的女人,都不是什么好娘们儿.....

       这是几千年来对女性的认知固化:母亲活得越艰难卑微,母爱方显崇高魁伟——社会以绑架与歌颂相结合的形式,给母亲贴了一个个标签——从青春年华到家庭磨损,从一地鸡毛到惊天动地......岁月长河中,一个个母亲以永不倒塌的姿势,矗立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座座丰碑。

      不禁,我想起了那些贞节牌坊。

      长期对女性贞洁的歌颂,难道是真的歌颂吗?其实,是在歌颂的表象上,藏着一颗控制甚至打压的心。一边歌颂,一边让男权意识自然而然地覆盖了整个文化领域!那些铭刻在牌坊上的女人们,博得了虚无的名气,失去了自我,并用一生的暗淡无光去证明伦理的无限正确!当家庭、母亲、女权、人性......开始了萌芽,当女性扩大了认知,尽管她们依然认定母亲的奉献、隐忍、吃苦、牺牲、责任.....是必须的,是值得歌颂赞美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开始思考人生的选择,个体存在的意义,并表示,不愿再去演绎这份感动了——于是,终于有一些女性,在母亲的责任与自身理想的追求上,选择了——不做母亲。

      据统计,城市大龄剩女的增多,也在于这类女性认知的提升。她们对男人的挑剔越来越严苛,对未来子女的成长环境越来越考究。因为女人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自己生下的人油然而生的母爱!这份担当与责任,往往在情不自禁中就耗尽一生,绝无反悔!所以,宁愿在舍不得、放不下中痛苦,不如寻找一条出路,那就是宁缺毋滥,哪怕不生不养!

        2024年,全国没有生育的女性,30—40岁,达到了1000多万,据说这个数字还在增多。

       “我从不否认母亲的伟大,而且作为母亲,奉献牺牲,是一种精神与信仰!所以,如果我生了孩子,我会一如既往地爱他、成就他,只是我,也是一个凡人,人的共性,往往在于寻找自己活着的理由,在于探求生命的真理——并以快乐作为根基!当然,遇到良人,我会将母亲做到极致,遇不到,我真的不希望自己因为孩子而辛苦,或者在自己都没有活好的情况下,让孩子继承了我的劳碌、奔波、焦虑、贫穷......所以,歌颂母亲没有错,母爱必须伟大光荣,只是,我做不到,所以,我选择了——不做母亲。”

       这时一个高知分子对母亲崭新的诠释,这并非母亲社会功能的退化,而是女性的逐渐觉醒。

       当母爱一直被歌颂、被敬仰、被传唱时,在其中默默奉献的母亲,默默牺牲的女人们,她们真的是痛并快乐吗?往往,她们在咬牙坚持,在发自内心的付出中,默默成全了这句至理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