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神雕》之我见
| 分类: 杂谈 |
一、婚姻的南辕北辙
《射雕英雄传》中,杨康死之前,终于见到了妻子穆念慈,穆念慈哭成一个泪人,说,“你还愿意为我放弃荣华富贵吗?”杨康回答——“不放弃也不行啊!”穆念慈又说,“以后,我们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你耕田,我织布....我们会快乐的!”奄奄一息的杨康只回答了一句:我会教我们的孩子识字.....于是,闭上了双眼。(83版电视剧)
面对他们的生离死别,我无法感动,因为一直到死,穆念慈的快乐与杨康的快乐,都是南辕北撤的。
穆念慈不懂得丈夫杨康,所以,才将他的所作所为,看成是恶贯满盈。
但是,杨康在追求穆念慈、而穆念慈因为爱曾多次救他的时候,想到过婚姻生活过得一塌糊涂、最终妻离子散的结局没有呢?
所以说,年轻的爱,非常纯粹,只有走在一起,才会呈现出诸如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等不同的问题。
所以,因爱而爱的年轻婚姻,容易出现错误,但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一切皆明白无误的时候,往往又是孤身一人。
杨康出生是金国小王爷,从一开始,其格局、野心、理想,抱负.....就与郭靖不一样。当时三分天下,蒙古,大金,南宋,所以,他并非认贼做父,并非贪图富贵,而是想秉承父王之爱与地位,获取天下。因为整部剧以大宋为主流思想,将杨康之大金、外来的蒙古....视为反角,但是从郑智阴谋等等角度来看,杨康没有做错任何事,相反,小小年龄,胸怀大志,按照金庸思想,获得武林霸主就容易获得天下之说,杨康所作所为,其实是为理想铺平道路。
可是,郭靖就不一样了,他与母亲受成吉思汗的照顾长大,自然,其格局与理想就浅,带着对成吉思汗的感恩之心,他自然成为了成吉思汗的一枚棋子——他靠着绝世武功飞进城池,活捉并杀死了完颜洪烈。最终,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成吉思汗轻易变成两分,蒙古人自然最后针对的,就是大宋——此刻,郭靖才看明白自己的角色,他成就了成吉思汗一统天下之野心,也最终,他苦守襄阳三十多年,与城池一起,灰飞烟灭。
所以,一开始,郭靖走了弯路,而杨康道路清醒。
那么大宋、蒙古与金国,谁主沉浮更伟大呢?
我们看看一件小事吧——如何对待弱者——女人。
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一生只爱包惜弱一个女人,能将对方的儿子视为己出,多少显示了一份人性的文明与高大;试问大宋的杨铁心,你能做到吗?大宋的思想,你能包容吗?这就像古老的丛林法则,狮子老虎都必须吃掉别人的孩子,然后繁衍自己的孩子。谁知,包惜弱却认定自己错了,不该一女二夫,她的所谓家国情怀——也是大宋文化洗脑所致。
但是,一部作品往往喜欢占据思想的制高点,用作品的影响力去带动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就很难得平等、客观地看待整个历史事件——这也是文艺作品的最大作用,也是文艺作品最终服务于高层人的最坏影响。
在《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两部剧中,丐帮,还算很大的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他们身处街边的每一个角落,靠着乞讨为生,却选出自己的帮主,而这个帮主还不是一般人能当上的,必须身怀绝技、武力超强。丐帮组织存在的伟大意义就是救国救民、胸怀天下,也就是吃着讨饭的命,操着国王的心。
貌似在金庸笔下,这像一只正规队伍,洪七公尽管武功盖世,也仅仅满足于一只鸡;争来争去,最终还是为了一张嘴。
但是,丐帮护城的决心,势不可挡。
试想,如果蒙古军成吉思汗占领江山,他们是不是依然乞讨?如果金国完颜洪烈打下领土,他们是不是依然乞讨?整个丐帮没有为自己的生存权利与尊严向当政争取,却认定在大宋王国里当乞丐,才算真正的乞丐。
这就像很多的最最低层,也最最心怀天下一样,似乎没有这份王国的稳固,他们连做底层也做不踏实。
郭靖所守的襄阳城,在历史上,应该是重庆的合川钓鱼城——它“独钓中原”三十六年,而与之遥遥相望的酒城泸州,也在元朝之后,存活了三十四年,被称之为“铁打神臂城。”
为什么久攻不入?你去钓鱼城就知道了,那是一个像悬挂在天空的城市,有着嘉陵江的天险,从远远的江岸往上攻,非常艰难,关键是钓鱼城经济实现了自给自足,不可能出现围城后的饥荒;而在钓鱼城其中的一场战役中,蒙哥遇难,为争夺汗位,蒙古匆匆撤兵,从而改变了整个西方的格局。
神雕的守城,几乎都是武功盖世的英雄在守——郭靖、杨过、小龙女......没有看到一个官兵。
但是钓鱼城的守城,是当地的官员与民众一起。
也就是在危难中,民众必须相信官兵,而官兵也必须依赖民众。
如果官方对民众出现长期欺诈、压迫、打压、剥夺.....关键时刻,绝对会诞生一系列的反贼——希望用更先进的文明取代桎梏与落后。
所以,神雕最后的结局,杨过与小龙女隐居,其实是对当政的失望,任你江山属于谁,关老百姓屁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