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控制老师讲课的时间多少分钟为宜?
今天阅读了《现代教育报》的一篇文章《每节课都讲8分钟》,是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构建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意思是“40分钟的一堂课,教师只讲8分钟,剩余32分钟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这堂课就不能评为优秀课。”
以前在一些刊物山也看到对老师讲课时间进行控制的文章,有的是20分钟,有的是15分钟,不管是几分钟,目的都是一个——把时间从老师手里夺过来,还给学生,这个理念肯定的不错的。针对“满堂灌”的现象提出的控制讲课时间的措施,是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学校推行时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在推行这个模式的时候,分了三步——第一年要求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第二年要求是12分钟以内,第三年要求控制在8分钟以后,成果斐然,让人佩服。但是,让我迷惑的是,这个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课堂上“二分律”是科学的?有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持,有没有大量的调研实践。如何证明这个“二分律”是科学的呢?
有没有和“一分律、三分律”进行过对比?
我觉得“这个每节课都讲8分钟”同每节课都讲15分钟或20分钟一样都不具备推广价值,也不能盲目“拿来”,我们要学的是这所学校为了解决“满堂灌”的现象,而积极采取措施的精神,而不是这个时间。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年级不同的学生自学能力是不同的,需要老师指导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每分钟需要讲几分钟,是应该有差异的。
课堂上控制老师讲课的时间是对的,时间控制在多少更为科学,如何获得这个比较科学的数字。请同行支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