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年开始!第一天放学回家,收到幼稚园的通知:星期五下午3:30老师家访。
说实话,我当时就惊着了。怎么??日本的幼稚园,还兴家访??印象中,只有悠悠姥姥、姥爷(都是老师)当年没退休的时候,到学生家里家访过;而到了我们这一辈,在国内上过这么多年学,从没有过一次老师家访的经历!那些调皮的孩子,也多数是家长被“请”到学校面谈。没想到,悠悠刚上幼稚园,我们就有了老师家访的“待遇”。通知上写着家访的时间:下午3:30(还特别注明有可能提前或拖后一点时间);家访时间十分钟左右,请家长准备好想和老师谈话的内容;令人奇怪的是通知上还写着:家访时不进屋,只在玄关谈话……
老师要来家访,相信对于所有孩子刚上幼儿园的父母来说,都有如天大的事。特别是咱们中国家长肯定都想给老师留下一个极佳印象,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加印象分儿,而且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时机和老师“增进感情”。说白了,老师进家门,好吃好喝好招待;老师要走了,恨不得大包小包塞进老师包……最后点头哈腰握手言谢“孩子就交给您了!”不图别的,就图老师对咱孩子态度好点儿,吃饭慢了别掐咱,穿衣错了别拿白眼儿瞟咱,没遵守纪律了别罚咱,不如意了别用言语伤害咱,送的礼轻了别蔑视咱……只是不知道现在国内的幼儿园是否有老师家访的惯例。
后来经过了解,明白我们真是大惊小怪了。日本的幼稚园基本上都是在新入园的几天内,老师就会进行家访。令我不解的是,家访,为什么不进家?通知上明明写着,家访是为了“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不进家怎么了解呢?我闭门造车地琢磨了一下儿,老师家访,是通过考察孩子的生活环境,了解家里的大致情况,比如经济实力、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父母的工作、教育程度等决定了对孩子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式,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等,这样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方便“因材施教”……第二天,特意就此事咨询了两位相识的日本老人,她们的身份都是日本幼稚园园长,得出如下结论:
老师家访的目的,我们基本上猜对了;至于不进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班里孩子很多(平均30位小朋友),如果都进家的话,真是忙不过来。一进屋,一就座,时间就长了,这样一个半天走访不了几个家庭。而如果严格遵守时间(10分钟)和不进门的规定,有三、四个下午,全班家访的工作就可以结束;
第二,日本人的居住条件都不宽畅,家里很小,一个日本主妇通常要照顾2-3个孩子,可想而知家里的混乱状态。而如果老师进门,妈妈就要提前好几天打扫家里卫生,爱面子的日本人甚至还要专门更换窗帘、家具、茶具等,给孩子家长造成很多不便;
第三,进了门,不能干坐着聊啊,家长就要提前准备吃、喝,各种饮品、水果、点心,夏天要冰镇的,冬天要热茶,招待老师,档次低的拿不出手,档次高又是一笔不低的消费,给家长增添经济负担;同时老师的肚子也受不了啊,如果一下午在所有家庭各吃一块点心、喝一杯茶,老师上厕所又是个麻烦事儿(日本人是不在客人家入厕的,除非特别相熟的关系);
第四,一但进门后,临走时所有的家长都会给老师准备礼品。轻则点心,重则现金券、购物券等……这形同于老师额外收受家长的钱财,违背日本幼教的原则。
我很执著地追问了中村园长,那你们园的老师真的都不进家么?中村园长笑着说:“有!有进家的。你说家长非拉着你进屋,不进吧大家就太尴尬了。拉来推去反而耽误时间。可是一但进门,走的时候都送东西,我们幼儿园规定,不收礼品不收礼金,如果家长硬塞,就先收下,回园后上交。”“其实家长送礼的目的,无非是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点儿,这些心情、这种作法我们是完全理解,但其实真是没必要,至少我们幼稚园的老师,都是很负责的,把小朋友全都当自己家的孩子,不会因为你送不送礼而区别对待的。”我特意追问:“老师收的礼品都上交么?”“当然上交,什么都有,糖果点心,收到最多的还是代金券、购物券。上交礼品礼金是作为我们幼稚园老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然后第二天,我们园长可能会亲自打电话,向送礼的家长致谢,并退还,这样家长就明白,礼品老师都上交了,园长都出面了,下次再不这样做了。”
记得有一次在北京,恰逢教师节,朋友推掉了事先的约会,说正在超市排大长队买购物卡(送给孩子幼儿园老师)。她的女儿当时上北京很有名的一家幼儿园。我问买多少钱的卡,她说一千一张,买四张,送园长、班主任和与孩子相关的老师。“一千?!过个教师节要四千块?老师敢收吗?”“那有什么不敢收的,老师说一句您太客气了就顺手揣兜儿里了。”当时是2010年,悠悠还不到一岁,不牵扯到给老师送礼的问题,但我经过千元购物卡的刺激后,还是虚心请教了朋友中的前辈家长。逢年过节给老师的礼怎么送?送什么?送多少钱合适?不送不行么?有一个朋友回答:老师可能记不住谁送了礼或者送了什么,但是老师一定能记住谁没送礼!这个结果让我多少有点不寒而栗。鉴于此,我最后追问中村园长自认为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给老师到底应该不应该送礼呢?”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送,但要适当。当然了,如果有特殊的、师生关系处得比较好的老师也会在家访时进家喽!”。
这个问题,说实话困扰了我好几天。悠悠刚入园不久,对日本的教育体系、习惯我是完全不了解的。我也利用等班车的时间问了一位日本妈妈,幼稚园老师家访不进家门么?那位妈妈说,她小时候老师家访是进家的(看来日本的幼稚园家访是有年头的,而且这几十年一直保持下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喝着茶,慢慢聊;但是现在不进门了,一方面是幼儿园的规定,另外老师确实很忙,为了提高效率,所以先明确就在门口谈十分钟好了……
尽管如此,我们家仍做了让老师进门的打算。首先,我们是中国人,如果不请老师进屋上座,太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习惯了;再者,站在玄关谈话,那是家家户户换鞋放鞋的地方,这种氛围实在很难产生愉快的感觉,而且从方位上我想不明白进门和进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家访到底是走个形式还是想真正了解情况,或许对于日本人来说真的不重要,但悠悠是班里唯一一个语言不通的孩子(入园前一直坚持在家和我讲中文),所以作为家长很希望老师能从这点上多给予一些耐心(事实上高山老师做得相当感动人了,她特意为了悠悠,写下几个常用单词,比如换衣服、到外面玩儿、进屋等,让我们标注中文发音)。同时我也想好,绝不勉强老师,如果确实不愿进屋,就给她搬把椅子座在玄关吧。
星期五早晨送走悠悠,我象打仗一样,上下横扫里外狂擦啊,抹布左右翻飞,杂物清进橱柜,自打入住就没擦过的大门外面也擦干净,恨不得连窗框缝都用牙签裹着棉布抹几下……真不是我虚荣哇,是太怕给悠悠丢脸哪!!
老师让准备的谈话提纲,我一时还真想不好怎么个排列一二三四,这紧张劲儿实在抬不上桌面!就想和老师重申一条,目前为止,悠悠还是有语言障碍的,所以还要请老师多关照,老师的话悠悠如果听不懂,行动慢,想让老师别怠慢悠悠。另外,我仍然不能免俗地给两位老师准备了礼物,全是我自己制作的手工,给高山老师做了一套三件:折叠的购物袋、口金包、小物包;给另一位新老师准备的是现成的手袋和口金包。包包里放进上好的中国大红袍茶叶。我想,妈妈亲手制作的东西,既不能算是钱财,也不能算是食物,只能用“心意”来概括吧。
星期五下午3:30,“叮咚”准时响起。最兴奋的是悠悠。在可视门铃里看到高山老师,高兴得跳起来(这孩子见着老师真是比妈还亲啊!可见对老师和幼稚园是喜欢的)。老师进门后,悠悠爸爸负责让进,老师微笑着说,就在这里谈十分钟好了;悠悠爸爸又请,老师还是微笑着说:幼稚园有规定,只能到这里啦!悠悠爸爸三请,声明:只进来坐一小会儿,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如果不请老师进屋,实在是太失礼的事情了!高山老师边脱鞋边带关笑说:只一小会儿啊!于是第一关我们算过了。
进屋后,高山老师就座,我功夫茶地伺候。茶,也喝了(第二关,也算过了)。
谈话由高山老师问起爸爸工作开始,爸爸侃侃而谈;为了不耽误老师太多时间我见机行事见缝插针了:给高山老师放了两段悠悠的视频,一段是悠悠在家模仿老师用自己胡编的日语讲故事;另一段是悠悠在家唱了一晚上幼稚园每天告别的歌曲(我是想让老师明白悠悠很喜欢幼儿园,高山老师在她心中很重要);然后跟高山老师讲了第一天开学时,悠悠坐班车发现宫本老师时激动的样子(高山老师笑了);还跟老师介绍了悠悠是一个心思很细、很重感情的孩子;最后讲了悠悠的一些生活习惯……高山老师听得很认真,并且记录着什么。
我看时间已经超过二十分钟了,琢磨着高山老师怎么不自己掌握一下时间啊?估计我们是最后一家了。真怕影响高山老师后面的工作,于是示意悠悠,把礼物送给老师。高山老师打开礼物,很惊喜,同时夸了马麻的审美和手艺,最后起身告别,我们送到户外,返回后惊魂未定地回味……
第二天,老师在联络本上写话:很高兴了解到悠悠那么多情况和生活状态,礼物上交给园长和副园长看了,园长表示这个是妈妈的手工,可以留下。能收到这么精美的制品,这是妈妈用心制作的,一定会珍惜使用的……俺又一次小人得志地想,这礼物选得很对,算“适当”了,同时也感慨,高山老师真的很遵守职业规则,这些小东西依旧上报,太值得敬重了!
最后说点貌似与本文无关的话:中国人都认为日本人“小气”。但是,这“小气”背后,其实是有一道法律准绳。比如,日本法律规定,企业给政府官员赠送礼品,每件的总价不得超过5000日元(约合250人民币),否则就属于行贿。日本人的守规矩是出名的,但是大家看到的这个有礼有节有秩的社会,不是偶然才出现的。
--------------------
这篇文章曾经在当时发表过,恰逢又一个教师节,看到很多家长又在为送礼的事情纠结,所以想再重温一次。从悠悠在日本入园的那天起,经过我的观察和了解,每天送悠悠上班车的那一刻,我是放心的、轻松的,并且多年来,深深地佩服日本幼稚园老师自上而下的自律,更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们付出的辛苦和对每一个孩子平等的爱。
个人认为,给老师送礼是可以的,但不应该以重金的形式,通过礼品,要表达的是家长和孩子对老师的尊重与敬爱,而不是通过送礼达到要求特权的目的。回想当年报考志愿的时候,每个班学习最好的同学绝不会报考师范院校,而是成绩最差、没有其它出路的学生不得已才报幼师中专或师范大学。换句话说,师范专业是一个垫底的备胎,而不是朝阳事业。所以,很多家长的担心不是无由头的,现而今国内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过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是体制方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认识教师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如何提高老师的待遇……比如如何严格规定教师的职业准则,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对于不遵守职业操守的人如何给予惩治等等,都是值得深思的。最近几年,相信我们的幼教行业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正在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应该从振兴教育事业开始!
▲
给高山老师做了一套花仙子的,一个口金包,一个折叠购物袋,一个小物包
因为是前一天晚上赶制的,只有口金包以前拍过照片,反正就是这同款面料的
▲
给年轻的新老师送了一个很简单却很春天的手提袋,这颜色挺适合她的年纪
又配了一个以前的口金包,颜色差不多,将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