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市场主力的三大误区……
(2010-03-16 11:32:04)
标签:
股票 |
市场主力的三大误区……
注:1、本文为基本研究所以只作基本论述。文中“主力”包括:社保、险资、证券机构、基金等;2、文中涉及数据属于本博的统计资料,非官方数据(目前关于市场主力的盈利统计,尚属“敏感”与空缺)……
误区之一、研究能力滞后、投资缺乏从容
2008年底到2009年末,A股在从1664底部反转的过程中,年度涨幅达90%,而市场主力的平均盈利在13-30%的区间,大部分跑输大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研究能力”——缺失对于后市的正确研判。举例说明:例一,2008年底股指到达1800点时,大部分市场主力成为“看空后市”与“做空市场”的生力军——他们认为股市会重回1664、“而且更低”!导致的结果是——被迫在”2400点”蜂拥追进……例二,当股指到达2800点时,它们又感觉会“二次探底”,料定股指“重回2000点之下”(期间当然是“震荡”的),结果是被迫在3200点时“蜂拥追进”……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A股的市场主力“研究滞后”——经常误判行情:慌慌张张,缺乏“从容”!
误区之二、注重小道消息、热衷打探内幕
可以这样说:A股市场的历次大幅震荡,都与主力散布的“小道消息”有关!例一,2010年开局的“历次加息忽悠”、“欧美崩盘忽悠”等都是市场主力的“杰作”——股民每天都能收到“这样那样”的消息,不作赘述。例二、内幕消息,制造了“个股异动”,导致了A股的局部泡沫……
误区之三、缺乏市场责任,折腾之中“自毁长城”
中国有将近一亿的股民,他们是A股发展的希望,同时他们更是A股的弱势群体——缺乏知识、信息与研判能力。“市场主力”本来具有起码的“教育与引导”的义务,然而不是!前面提到的“每次大震荡”,主力只会“推波助澜”而不会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A股之所以成为全球最为“动荡的市场”、全球最为“阳痿的市场”——这与A股的市场主力的“自毁长城”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境外机构在中国的收益可就好看多了:2009年他们的平均收益在45%以上……
2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