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S矿床基本特征
(2011-03-30 23:01:33)
标签:
杂谈 |
VMS矿床基本特征
(1)与同时代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关系密切,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
(2)矿体有整合和不整合两类,整合型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上盘岩石界限清楚,而与下盘岩石渐变过渡,矿石具块状构造。在整合矿体下,存在由浸染状、细网脉状矿石组成的不整合型矿体;
(3)从下向上、从内到外存在Cu(黄铜矿)→Zn(闪锌矿)→Pb(方铅矿)矿化分带,黄铁矿出现在所有的带中;
(4)富铁(有时富锰)的硅质岩形成于海底热水活动的减弱阶段,被认为是经化学沉积形成的喷流岩,覆盖在块状矿石的顶部或作为整合型矿体水平方向上的外延部分。
(5)除别子型矿床外,其他类型的VMS矿床中,整合型矿体的下盘岩石中存在绿泥石和绢云母的蚀变,形成陡立的管(筒)状蚀变带,通常从内向外具明显的水平分带(图)。这种管(筒)状蚀变带往往沿垂向上有较大的延伸,如诺兰达型VMS矿床中可达数百米。在有的VMS矿床内,整合型矿体下盘的火山岩中还发育范围大得多的半整合型蚀变,主要有硅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亏损金属组分,据称是循环的海水与火山岩反应的产物,成矿组分被淋滤出来。管(筒)状蚀变带叠加在半整合蚀变带之上。
前一篇: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特征
后一篇:简述卡查可夫的成磷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