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集体备课的发言稿
为了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为了让各教研组的教学风气更加浓厚,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同事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根据我校开学初的计划,举行了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希望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能有所收获,也殷切的期望前来的各位领导,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们以后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更具方向性,更有时效性。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在童话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寻找工具和人文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言意兼得。
备课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主体课文,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备课形式:由四年级教师崔超老师作为主备即中心发言人,其他为副备教师参与研讨,在过程中对主备人的分析提出补充、修正和不同看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终经过二次备课,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并进行试教。
一、下面进入备课流程,首先请崔超老师进行教材解析。
王:刚才几位老师谈了对崔老师教材解析的看法,但不够全面。对教材的解析主要从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文章结构,写作特点或表达上的特点及在本单元,本册书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入手。
这篇童话的结构:一共13个自然段,分三个部分,写了小女孩在大年夜上街卖火柴而冻死的过程,即“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这一部分描绘了一个美丽可爱又可怜的小女孩形象,写其可怜从三方面入手:一、打扮上冷天仍光头赤脚,二是活动上看大年夜,她仍沿街叫卖,三是从家庭上看,卖不出钱,不敢回家,缺少家庭温暖。
第二部分(5-11)写小女孩擦火柴取暖所看到的种种幻想,这部分是重点,五次擦火柴,看到五种幻想:
一次是想暖和小手,看到了大火炉
二次是看到了冒着香气的烤鹅
三次是看到了魅力的圣诞树
四次是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五次想留住奶奶,最后和奶奶飞到了一个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三部分(12-13)小女孩被冻死了
写作特点:
1.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
2.对比手法:不幸-----幸福
不敢擦火柴------擦亮一把火柴
3.瑰丽奇异的幻想,震撼人心的结局
二、接下来请崔老师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
王:看来几位教师都得到了共识,那就是根据本课文本特点,非常适合以读为主,读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任务命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下面请崔老师谈谈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对本课重难点的确立
王: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说:“教学目标即使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学的方向”指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后习题等。崔老师的四条目标看似合理但是存在一定问题,请看第一条目标:让学生品读“擦火柴”部分。这句话表述不科学,因为教学目标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结果性表述,另一种是体验性(感受性)表述。目标在表述时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及行为内容。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因而我们在表述时不能出现“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述方式,这样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所以崔老师的第一条表述应该去掉“让字”
同时表述不完整,品读这部分要达到什么结果,表述不清,这与第二条的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对小孩的同情之心”有重叠部分,我建议可以把两条目标进行整合,变为一条更为合理。
在看看三四条目标看似完整但交代不具体,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强调教学目标一定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能落到实处。第三条目标:体会课文主要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什么主要词句呢,交代不清,根据崔老师的设计应该是对两个“幸福”的理解,所以应该交代清楚。第四条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哪几种朗读方式,达到什么程度,重点朗读那个部分,说的不详细。总之,教学目标的表述一定科学准确,完整具有可操作性。
四、下面进入教学流程环节,请崔老师说说你的导入环节
1.品读第二部分,理解重点
王: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朗读过程就是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这一环节中,崔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每一种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层次感很强。同时还有让学生写旁批的环节设计,可以说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加深理解,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内化理解到表达输出的一个过程。
2.品读第三部分
王:在这一环节中,我非常欣赏崔老师两点:一是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教师要掌握引导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创设条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选择好话题角度因势利导,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实践时间,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不过我觉得本课的人文性很强,在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挖掘一些语言训练点呢,我觉得崔老师最后出示的刘倩倩的这首小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可以挖掘一下,在学生熟读这首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诗的结构、特点进行仿写训练,留下引导语,隐去填充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两句来完成,可以说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番训练。
总结:刚才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对崔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气氛热烈,富有时效性。崔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亮点,有独到之处,但课无完课,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设计,崔老师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适当调整,进行二次备课,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更符合学生的二次教学设计,一会进行试教。
观课、议课研讨(含评课稿)
下面请崔超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
王: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在童话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寻找工具和人文的最佳结合点,实现言意兼得。
通过这节课可以说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提供了一个范例,使我们知道了如何把握童话教学,童话这种文体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崔老师这节课亮点很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 本节课朗读落实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使小女孩的形象深入到学生心目中,在一次次地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积累了语言。
第二、崔老师抓住童话的文体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朗读想象,品味词语,紧紧抓住两个“幸福”进行对比体会,加深感悟,还有和文本展开深入对话的策略,感悟童话所表达的道理的策略,发现言语表达特点的策略等等,行之有效,教学效果显著。
第三、寻找到人文与工具的有效结合,在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像最后的引入课外资料与小练笔的有效结合,即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有不失时机的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训练点选择恰到好处,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借鉴。
总结:通过今天的集体备课,展现了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是让每一位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提高了我们备课的质量和效果。下面我来宣布一下,下一次集体备课的安排情况:下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如何进行写人类文章的教学
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14课《小珊迪》
主备人:孟凡丽、杨杨老师
副备:中年组全体班任老师
备课后进行同课异构,试教
全体班任教师进行观课议课
我宣布集体备课环节到此结束,谢谢给位领导,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