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丈

标签:
广东摩托车锻炼锻炼这个世界过年了 |
http://s15/mw690/62e0dcf2gd91b6b1dfb3e&690
图
/
姑
/
记得小时候每逢堂弟堂妹哭鼻子的时候,奶奶就会指着对面山坳的拐角处说:“看!谁来了?是不是姑丈?是不是阿妹?”奶奶这一招往往很灵,孩子们的眼光霎时齐刷刷地转向对面望去,有时,真的是姑丈开着摩托车“突——突——突”来了,然而大多数,当然不是。阿姊,是奶奶教我们这样称呼姑姑的,虽然是不同辈,这样称呼好像距离近了。等孩子们都回过神来了,他们恰恰忘记了刚才为啥闹别扭了。
过年过节姑丈来了,我们小孩子固然欢天喜地,因为姑丈来了,我们就有好东西吃了,水果,糖果,饼干,这些都少不了,几乎样样都有。父亲家里兄弟多,四个,父亲排老二。姑丈的礼品则有四份,派到我家的那份,因为我家只有我一个小孩,好吃的自然全都归我了。记得那时,姑丈家的生活比其它亲戚家都要好一些,所以姑丈过年给我的利是在亲戚中自然也是最多的了,多则五十元,少则二十元,不过,这些钱还得统统上缴给父亲,说是交学费用。农忙时节,春耕秋收,我们家人少,姑丈姑姑也是多数帮我家的忙。有时,我干活干怕了,姑丈迟一点赶来,就有点不耐烦了,看着茫茫的田野,想象一下,就我和父亲两个人在田里插秧,不知要插到猴年还是马月。但是,几乎每到农忙,姑丈家的农活先做完了,他们就过来帮忙,偶尔,姑丈还顺便带上表弟表妹一起来。按照姑丈的说法,就是让他们锻炼锻炼一下。
父亲说,过去姑丈家里很穷,姑丈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酒鬼,经常在圩镇当街喝得醉醺醺。爷爷都不太愿意把女儿嫁过去,他对奶奶说,九十元嫁妆钱一分都不要,女儿回来一次给一次,给完为止。果然,姑姑刚刚嫁过去没多久,看到家里实在穷得叮当响,就常常回娘家!奶奶见到姑姑回来一次哭一次,哭一次就给十元,九十元就这样真的全部给完了。有一次,父亲开拖拉机去姑丈家附近送货,顺路进去看了一下姑丈的家。原来,姑丈家就是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黑不溜秋的暗屋子。后来,姑姑头胎生了女儿,连小孩子吃的米粉都没有,奶奶就把家里的米拿出一点来,磨成米粉,送出去给姑丈家。姑丈家要盖房子了,没有木材,也是从我们家里弄出去的。姑姑先后生了二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来,姑姑又意外怀孕了。这时,农村计划生育开始进入了严打阶段,凡是超生一个的,拆房子的拆房子,拉牛的拉牛,抬猪的抬猪,工作队像是鬼子进村一样,见什么要什么抓什么,不顾人家死活。那时,姑丈在一家电厂上班,左右为难,想带姑姑去打胎。爷爷听了很气愤,说:“嫌人多了是不是?!”姑丈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打包回家了。以后,姑丈家四个小孩,读书,吃饭,穿衣,看病,有一段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姑姑每每提到那段艰难的日子,就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
天无绝人之路。
由于姑丈有电工技术,很快又在镇里找到一份安装有线电视的工作,工资不高一千元左右,加上平时还可以承包一些广播电线的小工程,也可以赚到一些钱。姑姑在家农忙干农活,农闲搞一些家庭副业做鞭炮,日子又渐渐好了起来。快到过年了,父亲就帮忙姑丈推销鞭炮,给父亲的往往是最低价。父亲看到有钱赚,劲头也来了,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就过年前一个月下来也可赚到几百元,够我一年的学费了。
姑丈一家在当地农村算是勤俭持家的典范。现在,姑丈家起了二层半的楼房,看起来像是别墅,在农村算是不错了。还有两个女儿都嫁了,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孙女。客家有句老话;媳妇娶回,女嫁尽。这个时候,老人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可以尽享天伦之乐了。可是,前年,小媳妇偏偏早产,小孙子七个多月就急急地跑出来看世界了。这一看,不要紧,就花去了六万多元,本来就并不富裕的家,欠了一大堆的债,而且最要命的是小孙子的健康还是个未知数,听医生说小孩子的心脏都没有发育完好,全家听了都吓坏了。这下,本来好好的一个家庭,马上又陷入了的绝境。姑姑整天忧心忡忡地说:“看来一家人又要被拖下水了!不知是上辈子哪代人造了什么孽,要遭如此的罪来受!”
姑丈到了六十岁了,被广播有线电视台炒鱿鱼了,下岗了,每月只是领到八百元的社保金,社保也是自己买的。他天天在家帮忙凑孙子孙女,忙得焦头烂额。他说,幸好自己买了一份社保,每月还可领到800元。老两口虽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有句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有不如自己有。几百元也好,不用向儿子女儿伸手要,起码有份保障,心安。
但姑丈到底还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说,我又不喜欢打麻将下棋之类的,你叫我整天呆呆地坐,喝茶,聊天,我是坐不住的。于是,他承包了老屋门前的鱼塘,每年二百五十元的租金,虽然不贵,但是要想养好鱼,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了。每天一早,天蒙蒙亮,姑丈就去附近的田里小河边割鱼草,常常早餐还没有吃就挑两大把鱼草回来,要是路好走的就用摩托车去载回来。到了五、六月份多雨季节,要是碰到晚上刮风下雨,尽管电闪雷鸣也要挣扎着起来,查看鱼塘是否会漫水,免得鱼儿趁水浑溜走,白费一场苦功夫。由于,姑丈勤奋割草,鱼儿也似乎长得特别快。年初放养的小小草鱼,到了年底就有七、八斤重,看着有这么大的鱼,姑丈就开心地笑了。
去年底,我听姑姑说,姑丈去挂高压电线了,我感到很心疼,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做这么辛苦。姑丈说,外面山上很冷,北风一吹,鼻子都冻歪了。晚上,几个人睡地板,风似乎都从地底下钻上来的,冷得睡不着。今年过完年,姑姑告诉我,姑丈又去了梅县跟车搞搬运,有什么货就搬什么,我听了心里微微一颤,什么也说不出来。前些时候,我从姑姑口中得知,姑丈在搬货时不慎被掉下来的铁管砸伤了脚趾头,黑了,指甲没了。他不得不回家养伤几天,刚刚还去人家那里拿了一些打药酒回来擦一擦。当天他就穿上水裤到河里捞水草喂鱼去了。不久,他的工友打来电话,说什么不够人做工啦,又叫他回去搬货了。姑姑劝他不要去了,万一出了什么事,得不偿失。姑丈笑了笑安慰姑姑说,赶现在还有点力气,天气也不怎么热,做点钱,等天气热了,就不去了。
姑丈在村里的口碑很好,人好说话,很愿意帮助人。村里要是有人找他办点事,尤其是老人求他,他会满口答应去做。比如帮忙接电线,换水龙头,修电视什么的等等。村里家家户户喝的都是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到了下大雨的时候,山上的水池就会因为泥沙过多堵塞水管。村里人没水用了,姑丈就会冒雨义务上山疏通管道,回来时,常常是一身泥一身汗一身水,却毫无怨言。
姑丈就是这样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世界上像姑丈一样老人,很多,到了六十岁,还在不停地劳动,即使又苦又累,也在坚持,直到做不动为止。
2013.3.29
0时53分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