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通寺旧址位于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东侧,广通苑居民小区院附近,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外八刹之一。
广通寺创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原名法王寺,明朝改称广通寺,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法王寺是为谟沙室利三藏诵经而兴建,属于元朝佛寺禅、教、律三类中的教院,到清朝乾隆年间已经改为禅院。该寺曾有元朝僧人贵吉祥立的碑记、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徐阶撰文的《重修广通寺碑》、康熙帝书的“息心净行”、“慈灯普照”匾额、俞兆晟撰文的《重修广通寺碑》、雍正帝书的“福佑升恒”匾额及《御制广通禅寺碑》、乾隆帝《御制过广通寺诗》碑康熙皇帝御笔“敕建广通寺”额等文物。
两块石碑,右侧为明代石碑,左侧为雍正年间古碑。
右侧明代石碑:
碑座
碑首
碑文
碑文正面
背面,都是人名
右侧立于雍正十二年石碑:
碑座
碑身
碑文:
御制广通禅寺碑文:
距都城西关一里,有桥跨玉泉之东流,桥西北平原垲爽。旧有法王寺,后改名广通。圣祖仁皇帝曽命兴工修治,御书门榜,仍其名。复赐殿榜二,曰息心净行,曰慈灯普照。宸翰辉煌,光照梵宇。雍正十一年八月,特发帑金,重为修葺,越一月而竣事焉。寺邻近城门,当辇道,往来者络绎其下。故宜宣讲教乘,开导愚蒙,使知生佛之不二,身心之本幻,而悉入如如法门,莫不优游于广大无碍圆通之境,利益宁可限量欤?夫众生本无迷与不迷之分,蒙与不蒙之异,由于妙明真性一念妄起而不自觉,遂妄逐诸有,沦没不返,遂成生佛之岐,而生佛之原实无岐也。先圣由是悯之,而立言设教,巧譬曲喻,积至三藏十二部,无非欲使背觉合尘者皆背尘合觉而已。然人同此心,心同此体,本自清净,本自具足,迷教之所不渉,净染之所不干,尘沙世界无有少间,上下古今无有不贯。虽三藏十二部之文,无一字离,终无一字著也。教不云乎:四十九年说法未曾有一字。故虽讲演而本无讲演,修证而本无修证。惟能因讲演而识无讲演,起修证而达无修证,妙契真心,圆修万行,则欣厌之情灭,尘缘之妄空。一心即法界,而自他之境胥忘;法界即一心,而能所之见悉冺。融般若智而无碍,证菩提果以何难?何不可共臻广大神通之域,普绩慧灯于无尽也欤?
大清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臣励宗万奉旨敕敬书。
正面
背面无字
花纹
碑首
两块石碑下方的条石,可能是大殿基石吧!
古树(1)
古树(2)
碑座赑屃(已残)
碑座赑屃旁边的老物件,不知是何物,请求指教!
“广通古寺真迹”牌
康熙皇帝御笔“敕建广通寺"额
花纹
康熙皇帝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