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_w_w_
_w_w_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9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策略(整理)

(2010-04-07 19:55:56)
标签:

杂谈

  

    进入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阶段,计划分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模式大致遵循:构建网络(知识体系)——要点整合(解决问题) ——典例讲解(方法、能力)——精练习题(巩固、提升)。这一复习模式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构建网络时,应紧扣“说明”与“要求”,抓主干,找联系  

(2)要点整合时,应针对考点、重点、难点  

(3)典例讲解包括典型题目和典型题型  

(4)精练习题时,注意选、编习题,练习有针对性,不宜搞题海战术。  

 

    在二轮生物复习中应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与研究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紧扣课标和说明复习,增强复习的目标性(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克服两种现象:茫然,无所适从;蛮干,高耗低效甚至无效。  

    注意考试说明的变化,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2、进一步夯实基础  

    改变学生重“资料”而轻“教材”的误区。学生一般认为第一轮复习时,教材掌握的很熟了。第二轮就不必再看了,从而大量地搜集资料习题去做。结果是无暇去看书,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书本的知识遗忘的很快。要知道书本是高考的依据,脱离了课本而去盲目地看资料、做习题,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学习方法。要强调双基,强调基础,坚持以课本为本,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熟练,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了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复习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做到:  

(1)读教材:要求学生通读三本必修本和选修三,在通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概念原理用笔圈划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考试说明的范围,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资料分析、知识链接、实验等。  

(2)背概念原理: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等要求学生背下来。  

(3)默关键术语:教材中的一些专有名词、结论性术语要求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从而训练用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  

    在二轮复习之后,有没有必要进行三轮综合,需要研究。建议对照课标与说明,进行教材回归,强化基础。  

 

3、紧扣说明,突出主干,找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与知识体系  

    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使零碎知识规范有序。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最后就是使基础知识的外延扩大,迁移、拓宽,从而实现知识的跃迁,提高学生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构建网络过程中注意:  

(1)突出主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细胞、代谢(主要是光合作用)、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现代科技专题都是必考考点;细胞的分子组成、免疫等知识点,也不可忽视。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2)找联系  

    复习时应把三本必修本和选修三中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新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流程图是其一大亮点,我们应予以足够重视,要求学生把每一章后面的概念图加以重温并进行变式扩展。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 DNA的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有DNA和RNA”相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都能生成水”相联结,还可以通过“具双层膜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相联结)。  

(3)建网络  

   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4、加强实验教学  

    从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经常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复习时一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  

    强化实验题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安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另外,要善于归纳实验中一般规律和方法,对实验设计分析等意义非同寻常…… 

 

5、通过典型题型讲解,交给方法,培养能力  

    在生物学科的第二轮复习中,要通过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1)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非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  

①图表题:包括图象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②曲线题:曲线的一般解法: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实验题训练: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④应用题训练: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①加强变式题训练:   

②一题多解的训练:  

(3)应试能力训练: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教师可选择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认真评讲,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在距高考还有100天的时间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6、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体现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地区发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生态农业、禽流感、基因敲除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7、坚持题海捞金、精选精练,防止题海战术,提高复习效率  

   

    近些年来高考试题不断翻新,与此同时,各类模拟题也与日俱增,很多辅导资料打着新课标旗号,卖的仍是过渡教材的旧药。茫茫题海,如何捞金?我认为:习题训练的效果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让每一个训练题都落到实处。为了节约学生的宝贵时间,我们提倡“剪刀加浆糊”的拿来主义,精心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或一轮复习中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或与“题型示例”相近的习题(也可以对题型示例进行变式)进行深入地研究,评讲时可纵横展开,多方设问,也可改换方式,逆向思维。以练题来促进解题技能的提高,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防止以做题代替复习,不求对知识的理解,大量重复训练。重复训练、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负担,并不一定能提高高考成绩,因为高考试题的知识点都是落脚在课本上,关键是理解不理解,会不会应用。科学定位训练的难度和密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