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 我是谁?


标签:
乳名反省我是谁知晓总结杂谈 |
分类: 生活偶记 |
我是谁?我什么时候来到这个世界?这并不重要。回首往事,反思历程,其目的不是为了历数那些大大小小事件的是非曲直,而是为了总结经验,超越历史,批判自身,为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的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明确方向。
我是谁?
http://s4/bmiddle/62e03a75n917187503c83&690
更奇怪的是,我还有个曾用名“兵”。父母也记不清楚了。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家乡过去习惯于“洗三”时取名,有乳名(小名)和学名(大名),成人后取字定号。家乡人总喜欢称儿子或女儿为侯,以此作为他们的乳名,如“建侯”、“云侯”、“军侯”等。“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为“达官贵人”。由于刚出生,家人可能以我的乳名“兵”报户口了。但从来没有人喊我“兵候”,估计家乡人不知有个“兵侯”是何许人也。
你叫什么?你什么时间来到这个世界?除非最近的人才知道,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你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现在回到家乡,儿时的伙伴和长辈都会喊“某某侯回来了”。以前我还感觉有些别扭,为什么不叫我大名。其实,现在看来,不管是外出打工的兄弟,还是回乡探亲的学子,不管你是否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家乡人都称“某某侯回来了”。在家乡人眼里,你永远是“侯”,既亲切,又是一种祝愿。
现代文明击碎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文化。现在,回家乡,叫小孩“某侯”的不多了。小孩取名很慎重,大多是乳名与学名一同考虑。大多数人是姓氏加乳名就是学名。乳名大多是两个字,如莹莹、璐璐、琳霞等,再加“侯”就累赘了。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家乡人的文化普遍提高了,见识也多了,对小孩的名字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寄托。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是“平民百姓”的幸福,而不是“达官贵人”的荣耀。但有一点,家乡人过生日还是以农历为主。对传统的春节、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看得特别重。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国务院增加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法定节假日,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元旦,在农村,百姓还是不太重视。
入团时,可能受家乡习俗的影响,填写入团申请书时,以虚岁推算出生年代(家乡人习惯讲虚岁),以农历填出生月日,无形中增长了一岁。为核实这一失误,又引出这么多信息。这些信息,既有自己的失误,也有他人的不细心,还有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而这些都与那个时代的社会具体状况有关,不能简单地加以评价,必须根据每一时代自身的特点进行具体地分析。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们的档案,特别是户籍档案,应该是一个清哳、准确、权威的记录,但却存在那么多不知晓,不相符,甚至错误,但是人们不能随便去更改,它是历史留下的痕迹。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人们在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常常由于自己的失误造成生活中的不顺、工作中的挫折、社会交往中的误会,而长期不知晓;人们由于习俗、习惯,在不知不觉地犯了错误,而长期不知晓;人们由于自己的各种原因,造成对他人的影响甚至无意的伤害,而长期不知晓。而这些失误、错误、伤害有的是改正了,有的是弥补了,而许多是不知不晓中成为历史。
有人说,中国文化中,缺乏反省的因子?孔夫子是说过“吾日三省乎吾身”,但那只是在书本中。日常生活中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到政治生活中也会一样。人们是否也该像核查档案一样,经常阶段性地对人生的历程进一次回顾总结,进行一次反思反省。我是谁?我是否无意间伤害过谁?我对家长亲朋好友同事怎么样?我的工作是否存在失误之处?在许多方面我是否能做得更好一些?我有那些方面需要校正?我将怎样走好今后人生之路?
总之,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里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回首往事,反思自己走过的历程。其目的不是为了历数那些大大小小事件的是非曲直,而是为了总结经验,超越历史,批判自身,为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的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