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大金陵风水
标签:
杂谈 |
云峰山布列九条山梁,似龙奔腾而下,故又称“九龙山”。
从所谓堪舆(风水)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后左右都要有天然屏障,前面至少要有两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还应出现“护砂”。所谓“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则是皇帝放办公桌“案几”的场所;从位置上来说,“案”近而“朝”远。
九龙山的九条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顺势展开,中峰正前方是高耸的山壁,近处则是一处中间低平、两边凸起的山岗;东侧有连绵不断的山头,西侧则分布着多个小山包。当时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层“林”叠嶂,紫气缭绕。
九山龙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远方高耸的山壁是“朝山”,近处低平的山丘则是“案山”,左右连绵的山岗无疑就是天然“护砂”了,即所谓“左青龙”“右白虎”。所以,过去的风水先生一直认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是风水宝地中的经典之作,300年后也能保女真好运,兴旺发达。
但大金国的祖先们,如金太祖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吴乞买)等,早先并不是下葬在九龙山,而是葬在了远在东北的上京,埋在宫城的西南(护国林之东),即“阿城陵区”。
按照中国古代一般的风水原理,祖坟是祥瑞之地,是不能随便迁移的,否则泄了气脉坏了风水,麻烦就大了。金国的先人死后怎么能跑到北京?这是因为,大金国出了位能人——极具政治野心的海陵王完颜亮,“九龙山”这块风水宝地就是他选定的。
海陵王为什么要祖宗死后“进京”?学术界有这样的观点,海陵王迁祖陵,实际是一着政治棋。他在杀死金熙宗完颜亶(dàn)后,野心膨胀,竟然想灭掉南宋,统治整个中国,迁祖陵到北京,与迁都北京一样,也是他决心的体现。
正隆六年(1161年)与宋军战败,海陵王在败逃途中被不满的部将杀死,终年40岁。当了13年的皇帝海陵王,尸体被运回来后,也以帝王之礼葬在九龙山陵区内。
金太祖的孙子完颜雍当了皇帝(金世宗)后,对海陵王就不客气了。他先将海陵王贬为“殇王”,再贬为“海陵郡王”,最后降为“庶人”。完颜雍听信谏言,掘出海陵王葬在大房山的尸骨,乱葬于陵区外40里的荒野里。一代帝王到底墓在哪儿,至今也没人知道,被荒草掩埋了。(以上是采集于网络在此借花献佛喽写原文的朋友不要见怪呦嘎嘎)为了探寻大金陵的风水,我也对大金陵进行了一次参观,以杨公风水易理对他来个剖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