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白沙卅六堰:古婺的都江堰(金华文化地理)

(2012-05-01 13:45:27)
标签:

杂谈

白沙卅六堰:古婺的都江堰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jhrb/res/1/20120420/581334882655369.jpg

 


曹晓恒

 

  

  记者 曹晓恒 文/摄                              

  

  在婺城区琅琊镇的琅峰山下,有一块宋代宰相王淮题词的石碑,内容是关于浙江境内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之一———白沙溪三十六堰的赞美之词。题词说:“白沙三十有流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天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功驰汉室为名将,泽被吴邦赐列侯。千古威灵遗庙在,至今血食偏葭陬。”除了王淮的题词,边上还有其他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诗作。

  王淮是公元1100年左右的人物,他作诗时,白沙堰已经建成了1100年,而他题词后的近900年,白沙三十六堰中的几条堰,仍然在发挥作用,为两岸人民的饮水和灌溉发挥余热。其修建历史之久,发挥作用时间之长,规模和影响之大,堪称古婺的都江堰。

  

  卢文台和白沙堰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开始修建。都江堰开始修建后的283年,也就是公元27年,在东汉的会稽郡辖地内的一条小溪上,也有人率领36个部下,开始修建堰坝,灌溉农田。

  这个率部下修建白沙堰的人叫卢文台,据说是汉光武帝手下的一员大将,曾经追随光武帝东征西讨,灭王莽,平赤眉,并因功受封为辅国骠骑大将军。从这点上来讲,卢文台的地位还高于一地太守的李冰。不过,卢文台修建白沙堰时,他已是一名布衣,躬耕于金华南山辅仓(今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原来,卢文台功成身退,率36名部下挂冠归隐。

  卢文台,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可是,相关研究人员翻遍史籍,《后汉书》并未有记载,河北定兴当地名人录里也无其人事迹。不过,在新昌、温州永嘉一带都有他的传说,还有庙宇,被称为“卢府圣王”,并每年都舞龙纪念。

  卢文台隐居的辅仓就在白沙溪畔。白沙溪全长65公里,发源于遂昌武义两县的交界之地,集雨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有30多条支流汇入。卢文台所在的辅仓属白沙溪上游。当时的白沙溪可不像如今这么温顺,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像两道铁闸,牢牢锁住了奔腾咆哮的白沙溪。没有束缚的白沙溪流速快、落差大,两岸农田晴则旱、雨则涝,沿岸农民吃足了苦头。

  卢文台率领一同归隐的部下和附近的农民,一起修建白沙堰。根据字典的解释,堰是“较低的拦水构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行”。修建白沙堰,难度不在于施工,而是其理念。中国水利史上著名的郑国渠和都江堰,全都是由官方出头组织施工,资金、技术、人力、物资都有保障,而白沙堰全靠民间自发组织,一切费用自理。虽然白沙堰和都江堰、郑国渠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但条件的艰苦卓绝,却要超过这两个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就像是三峡工程,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一路绿灯支持,而白沙堰就像一个山塘小水库,要村民自筹资金,自己出劳力。

  都江堰建成后,有一个逐步科学完善、规范管理的过程,并非李冰父子一步到位建设完成,比如鱼嘴就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白沙堰同样如此。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长徐泽从各种资料得出一个结论:白沙三十六堰并非全部是卢文台亲力亲为修建完成的,有一部分堰可能是其他乡民看到堰的灌溉作用后,纷纷群起效仿所修建,修建的前后时间跨度也比较大。

  

  白沙堰的作用和管理

  白沙三十六堰从最上游的沙畈堰到白沙溪注入婺江交汇口附近的中济堰,几乎覆盖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因此受益的农田达10多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

  堰,只是一种低技术含量、施工简单的水利设施,为什么能历经近2000年仍能发挥作用?据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志忠介绍,这与白沙堰有一套行之有效、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定有关。

  在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的《万坛堰帖———金华白龙桥三十六堰》刻本中,记录了康熙、雍正、光绪年间当地政府调解村民用水纠纷,合理分配三十六堰运作的协议书。

  其中一份签订于雍正十年的协议书写道:“万坛堰创自先朝,各出己资,买田雇工,开渎筑堰,承水灌注田禾。照田出资分水,派定日期,分作十二甲,各立甲长,每年以五月初一日为始,十二日一轮,周而复始,并无搀越争端等事。原始有押帖十二张,迨至甲寅兵灾之后,押帖被失,无序渐至,强者紊,刁者越,不循旧规,争端滋起。身等立议具呈公恳,前来据此合行给帖,仰各甲长勿得持强搀越争竞,永远遵照……”其后的具体协议中,详细列出了每堰起始的位置和引水灌溉的范围,每一甲、每一堰具体用水的起止时间,每项条款陈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正因为管理规范,责权明确,白沙堰这简单的水利设施虽然在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中屡次被洪水冲毁,但都能及时重建,一如既往地“春水平分夜涨流”。

  白沙三十六堰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两岸一度水碓林立,水力磨坊遍布,也为金衢盆地成为浙江仅次于杭嘉湖地区的第二大产粮区出了一分力。

  在农耕时代的产粮区,水利就是命脉,怎么赞美发挥了近2000年作用的白沙堰都不为过,卢文台“千古威灵遗庙在,至今血食偏葭陬”,也因为他的功绩被这一地区的居民敬仰,口口相传,将他神化为“白沙老爷”,并有“手掌印”、“双扇门”“七堆厅”等遗存述说着种种神奇的传说,希望他生前身后永远庇佑这一方水土。

  如今虽然仍有19座堰发挥作用,但这19座堰中,几乎都是混凝土或者沙石建筑,已经很难看到原汁原味的篾笼卵石堆砌而成的堰,不过这一切都不会让古婺的都江堰失色。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jhrb/tplimg/table_line.jpg http://epaper.jhnews.com.cn/site1/jhrb/tplimg/table_line.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