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寺庙,很多人都会想到上香拜佛,但事实上,古代的寺院其实就是一个学校,以讲学、教化为重点,上香拜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僧瑞法师说,讲经是寺院讲学、教化的主要形式,东阳法华寺一直就有着悠久的讲经传统。2009年,住持净藏法师来到法华寺后,更是一直坚持周末亲自讲经。现在,法华寺共有9位法师。
4月11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法华寺时,僧瑞法师正在与来客们一起品茶、聊天。而此时,寺旁的南午岭,正值晚高峰,来去四车道上堵满了同一方向的车辆,半天挪不了几米路。
东阳法华寺,又名中兴寺,位于南郊西岘峰下,始建于梁天监六年(507),距今1500多年,是浙中地区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与别的名刹不同,法华寺由于离城区较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除了讲经,法华寺里还曾办过友成书院。
历史上,法华寺就以讲经出名,并引得众多得道高僧前来主讲。史料记载,隋末唐初时,著名的佛教天台宗六祖智威、七祖慧威、八祖玄朗、九祖湛然等诸大师,都曾在法华寺弘扬天台教观法门。当时,求法问道者四方云集,闻法听经者络绎不绝。法华寺盛况非凡,僧俗云集,住众逾千,僧众常分多处安居,成为江南名刹。唐乾符四年(879),名僧贯休游寺,特书“雪山道场”四字赠予法华寺。
远眺法华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塔,称为南寺塔。据介绍,现在的南寺塔是新塔,六面七级(保留了内八层外八檐结构),钢筋混凝土塔身,高36.63米。木斗拱挑檐,底层重檐。塔基石雕须弥座,空心设有登梯,主体四周每层平台围廊,游人可拾梯而上至最高层。
老的南寺塔于1963年4月23日晚11时许倒塌,出土了130余件珍贵文物,据说,要比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还要丰富。不过,南寺塔是没有地宫的,它的宝贝都藏于塔心和塔壁。
据记载,老的南寺塔原叫中兴寺塔。大约在后周显德二年(955)的时候,为纪念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大师中兴天台宗,法华寺曾改名为中兴寺。中兴寺塔建成于公元962年。塔内供奉珍贵的舍利子两颗,从出土碑刻和有关资料分析,两颗舍利一颗来自天台赤城山砖塔,一颗来自义乌双林寺。
与许多寺院一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法华寺几经兵乱,屡毁屡建。据《万历府志》曹冠记:“东阳婺之壮县,以佳山水得名,而襟带溪流雄杰秀丽者,南山其尤也。山下有寺焉,曰中兴,规模宏大,佳于诸刹。”可见当时寺院香火之盛。法华寺附近有环翠阁、栖贤庵、罗隐寺、三杯亭、双鱼寺等胜迹。这些历史文化古迹,在东阳的历史上都是非常著名的,随着法华寺的衰落而渐渐湮没不为人知。
1994年底,为了迎接东阳建县1800周年,东阳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南寺塔。2010年11月,根据东阳市政府关于过境南路规划建设的需要,并更好地发展性地恢复建设法华寺,计划南寺塔原址保护,将法华寺迁至东岘峰山脚,并重建大雄宝殿、环翠阁等历史建筑。
如今,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法华寺有着一批年轻的法师。这些受过高等佛学教育的年轻法师,给法华寺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大雄宝殿可以举行婚礼,并由法师主持。寺里不但可以提供全套婚庆设施,还提供中、西式自助餐,当然,都是素食。
法华寺的法师还有一个特点,他们一直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与社会人士紧密合作。今年,他们创立了三宝爱心基金,号召人们每天节省一元钱,一个月节省30元钱,投入爱心基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植树节的时候,他们还组织了“关爱地球、植树造林”活动。腊八节的时候,他们参与“腊八粥飘香暖寒冬”活动,在东阳18个地方同时施粥。
“法华寺在历史上就是东阳市宗教、文化、教育、艺术、木雕等的摇篮之地。”主持净藏法师说,“在现代,法华寺将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体现东阳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宗教活动场所。”
一切都如僧瑞法师说的,寺院就应该是一所很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