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遗址————祖国西南边陲行
标签: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远征军雕塑群阵亡将士公墓远征军娃娃兵 |
http://s12/mw690/001Og6Bxzy7lU92d85J9b&690
2018年4月10日,我们沿怒江南行,来到云南松山,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事迹。松山是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松山顶峰海拔2200米,易守难攻。松山战役遗址位于怒江西岸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1944年6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浴血奋战95 天,伤亡7600人,全歼日军1260人,方收复松山。
http://s14/mw690/001Og6Bxzy7lSAdVE4t3d&690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美国四星上将。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
http://s3/mw690/001Og6Bxzy7lSAe9meee2&690
《松山战役纪念碑》如今屹立在松山顶,周边有开阔的平台,从平台可俯瞰远征军雕塑方阵。
2018年4月10日,我们沿怒江南行,来到云南松山,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事迹。松山是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松山顶峰海拔2200米,易守难攻。松山战役遗址位于怒江西岸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1944年6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浴血奋战95 天,伤亡7600人,全歼日军1260人,方收复松山。
http://s1/mw690/001Og6Bxzy7lXdDzAFWb0&690
松山战役,敌我伤亡人数比 1:6,战死人数超过负伤人数。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为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松山战役,敌我伤亡人数比 1:6,战死人数超过负伤人数。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为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http://s1/mw690/001Og6Bxzy7lSzrX5xSc0&690
经过95天的战火轰炸,松山一片焦土,仅存三棵古树顽强屹立,这是其中的一棵榕树,树干被炸去一半,树身上弹痕累累。
http://s5/mw690/001Og6Bxzy7lSzslhBy14&69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间谍化装成商人来到滇西勘测。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侵入滇西,在惠通桥受阻后,退防松山,修建了工事要塞,封锁怒江和滇缅公路。
http://s11/mw690/001Og6Bxzy7lSzvJeNY7a&690
经过95天的战火轰炸,松山一片焦土,仅存三棵古树顽强屹立,这是其中的一棵榕树,树干被炸去一半,树身上弹痕累累。
http://s5/mw690/001Og6Bxzy7lSzslhBy14&69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间谍化装成商人来到滇西勘测。1942年5月,日军由缅甸侵入滇西,在惠通桥受阻后,退防松山,修建了工事要塞,封锁怒江和滇缅公路。
http://s11/mw690/001Og6Bxzy7lSzvJeNY7a&690
日军为将松山建成永久性防御要塞,强征民夫1670名,昼夜施工。之后,为封锁消息,以打预防针为名,对民夫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发现“千人坑”。
http://s11/mw690/001Og6Bxzy7lSzsqnt8fa&690
为纪念中国的远征军,以及松山战役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在松山建有大型“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远征军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塑像源于远征军当年的战地照片。
为纪念中国的远征军,以及松山战役中牺牲的远征军将士,在松山建有大型“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远征军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塑像源于远征军当年的战地照片。
http://s10/mw690/001Og6Bxzy7lSzGycIN39&690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402座雕塑组成12种方阵,塑像以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每个方阵前有当年的照片与说明。
http://s12/mw690/001Og6Bxzy7lSzGOpSz4b&690
娃娃兵方阵:由21座小兵塑像组成。远征军娃娃兵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塑造的,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边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李占红(音)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402座雕塑组成12种方阵,塑像以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每个方阵前有当年的照片与说明。
http://s12/mw690/001Og6Bxzy7lSzGOpSz4b&690
娃娃兵方阵:由21座小兵塑像组成。远征军娃娃兵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塑造的,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边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李占红(音)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
http://s2/mw690/001Og6Bxzy7lSzPVxQd31&690
http://s1/mw690/001Og6Bxzy7lSzPT6cE40&690
炮兵方阵:由30座炮兵塑像组成。迫击炮由美军援助。
http://s1/mw690/001Og6Bxzy7lSzQa9O0d0&690
http://s13/mw690/001Og6Bxzy7lSA0KGF6ac&690
跪射兵方阵:由30座跪射士兵塑像组成。
http://s13/mw690/001Og6Bxzy7lSA3R4Wo3c&690
http://s2/mw690/001Og6Bxzy7lSzQdN9D91&690
女兵方阵:由18座女兵塑像组成。1942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最后走出野人山的几千人中,只有一个女兵。
http://s7/mw690/001Og6Bxzy7lSzQtw8u86&690
http://s3/mw690/001Og6Bxzy7lSA6BWf042&690
老兵方阵:根据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28位远征军老兵的雕像组成。
http://s9/mw690/001Og6Bxzy7lSA96Q0Ed8&690
http://s15/mw690/001Og6Bxzy7lSA8QUAm0e&690
http://s6/mw690/001Og6Bxzy7lSAd4IdL35&690
战马方阵:由10匹战马组成。怒江西岸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滇缅公路未打通时,运送物资全靠骡马驮运。
http://s10/mw690/001Og6Bxzy7lSAdh8TL69&690
将军方阵:根据当时能征集到的,20位远征军将领的照片雕塑组成。
http://s6/mw690/001Og6Bxzy7lSAdBPPT85&690
http://s4/mw690/001Og6Bxzy7lSAdFLaj43&690
孙立人将军:清华高材生,海归(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被史迪威将军称为“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领”。
http://s1/mw690/001Og6Bxzy7lSzPT6cE40&690
炮兵方阵:由30座炮兵塑像组成。迫击炮由美军援助。
http://s1/mw690/001Og6Bxzy7lSzQa9O0d0&690
http://s13/mw690/001Og6Bxzy7lSA0KGF6ac&690
跪射兵方阵:由30座跪射士兵塑像组成。
http://s13/mw690/001Og6Bxzy7lSA3R4Wo3c&690
http://s2/mw690/001Og6Bxzy7lSzQdN9D91&690
女兵方阵:由18座女兵塑像组成。1942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最后走出野人山的几千人中,只有一个女兵。
http://s7/mw690/001Og6Bxzy7lSzQtw8u86&690
http://s3/mw690/001Og6Bxzy7lSA6BWf042&690
老兵方阵:根据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28位远征军老兵的雕像组成。
http://s9/mw690/001Og6Bxzy7lSA96Q0Ed8&690
http://s15/mw690/001Og6Bxzy7lSA8QUAm0e&690
http://s6/mw690/001Og6Bxzy7lSAd4IdL35&690
战马方阵:由10匹战马组成。怒江西岸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滇缅公路未打通时,运送物资全靠骡马驮运。
http://s10/mw690/001Og6Bxzy7lSAdh8TL69&690
将军方阵:根据当时能征集到的,20位远征军将领的照片雕塑组成。
http://s6/mw690/001Og6Bxzy7lSAdBPPT85&690
http://s4/mw690/001Og6Bxzy7lSAdFLaj43&690
孙立人将军:清华高材生,海归(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被史迪威将军称为“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领”。
http://s14/mw690/001Og6Bxzy7lSAdVE4t3d&690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美国四星上将。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
http://s3/mw690/001Og6Bxzy7lSAe9meee2&690
《松山战役纪念碑》如今屹立在松山顶,周边有开阔的平台,从平台可俯瞰远征军雕塑方阵。
松山入口处的标志“松山抗战遗址”。
前一篇:中缅片马口岸——祖国西南边陲行
后一篇:腾冲一日————祖国西南边陲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