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航
启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3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隆平: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2014-05-24 07:38:00)
标签:

杂谈

50多年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重庆的大学毕业,要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到了那里,你是要吃苦的啊!袁隆平回答,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有一把小提琴带着,并不能缓解母亲的担忧。但是,母亲知道,有了这把琴,在艰难、孤独的时候,小提琴的乐声会抚慰儿子的焦灼、思念,会带给儿子生活的信心和色彩。母亲从小让儿子学琴,就是为了当儿子面临困苦的时候,可以有音乐为伴。
  这使我想起了邓拓的女儿邓小岚的义举。68岁的老人从北京到河北一个小山村,教那里的孩子学小提琴。尽管那个地方是她父亲当年办晋察冀日报的旧址,她去那里教琴,有对父亲怀念的意义。但是,她心里真正的想法是,孩子们“长大以后,他们自然会明白社会的复杂。当你有痛苦的时候,只有音乐能做你最好的朋友。”那些山村孩子们,抱着小提琴,有一次现身电视台,对邓妈妈的爱心和苦心,充满感激,泪流满面。
  两位当母亲的,都把小提琴作为教育孩子的内容之一,然而都不是为了让孩子当小提琴家,只是为了让音乐能伴随孩子的一生。心胸有音符飘荡,心魂便明朗、纯净、丰富。她教给孩子的是保持一种生活的内心高贵。
  我曾在大森林的帐篷内,感受过音乐对处于困境中人的提醒和心灵冲击。那时,已是我们下乡大兴安岭林区的第三个年头,前程无望。有一天中午,下雨,躺在炕上百无聊赖。突然,听到一首很抒情的歌曲在收音机里播放,男中音唱出的歌词是“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那么舒缓、那么广阔。我“嗖”的一声从炕上跳了起来:这是哪里播放的歌曲?听惯了造反歌,敬祝曲,心田已成焦躁的荒原,现在犹如突然流入了清澈的泉水,我被震撼了。不由自主地在帐蓬内来回走动。我觉得自己被重新拨启了曾经压抑太久的感动的情愫,疑惑着,也希望着,心开始生动了起来。
  以后,我还听到过这样的故事:“二战”时期,美军轰炸德国最激烈的时候,百姓们聚集到地下室,用黑布把窗户遮住,听乐团的演奏,听完音乐会,走出地下室,他们感觉还能活下去,尽管己经饿得皮包骨。音乐给他们带来生的勇气,带来希望的力量。
  如果当时我懂一样乐器,并有一件乐器在身,我就会在心情烦乱时,到森林里去与自己的音乐作伴,去排遣那些占据心里的干涸而坚硬的杂质,定能不沮丧、不自悲、不自压,使自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活力。
  袁妈妈和邓妈妈,以她们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教给了孩子们抵御困苦和压力的法宝,这是最深厚的母爱。已经成为农学大师的袁隆平,在他八十岁时,深情地说:妈妈,稻子熟了,我真想和你说说话。我知道,这粒稻种,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而山村的孩子,手中有了小提琴,再也不觉得有身处陋乡的自卑。
  行走在城市的街头,经常看到,母亲带着背小提琴的孩子。我很羡慕他们。但是,我也看出大部分母亲的目光过于急切,甚或焦虑。因为,我看到了母亲的目光中对名誉和财富的期盼。我真想说,这是多么空乏的内心折磨。
  这些母亲们可以不了解袁妈妈在鼓励儿子学琴时,还教了他尼采的哲言,让儿子在失败中能昂扬生命的意志;也不会再有邓妈妈失去受迫害致死的父亲时所产生的绝望。但是,她们要去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要知道音乐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与物质无关。那些大师们的富裕生活,只是他们天才般的对音乐的感知和阐释,人们给他的回报。而天才永远是少数人。
  让音乐伴随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的一生有音乐对心灵的陶冶,而不是把音乐作为得到名誉和财富的手段。否则,当你的孩子远行时,他会把小提琴任性地还给你,说:这,我不需要!
http://s9/original/001Og4IWzy6J7toGhZee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