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特点(未完待续)(20P)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美图片***天下大同 |
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特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http://s15/middle/5f6ef8a3g9426eba0598e&690
大家记住,2001年,也就是十年前,云冈石窟就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http://s1/middle/5f6ef8a3g9425c7430ce0&690
1961年,也就是五十年前,云冈石窟就已经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5/middle/5f6ef8a3g94265b122cfe&690
图:昙曜五窟外景及20窟照片
http://s2/middle/5f6ef8a3g9426e138c871&690
昙曜五窟前的石碑。
http://s10/middle/5f6ef8a3g75370d66e229&690
龛像群
http://s16/middle/5f6ef8a3g9427171c422f&690
19窟外景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仿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
http://s1/middle/5f6ef8a3g94263e3be180&690
第16窟是单一的现在佛释迦牟尼佛立像。主尊佛像高13.5米,对应文成帝拓跋浚。
http://s16/middle/5f6ef8a3g942640912cdf&690
16窟主佛带的领带可以吧?
第17窟主尊大佛是弥勒造像,高15.5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一交脚大佛。佛像的面部、胸部、腰部风化严重,已经面目全非。据考证,这尊主像对应的是北魏还没有即位就去世的景慕帝拓跋晃,他是文成帝之父,太武帝之子。当年太武帝灭法,身为太子的拓跋晃却丝毫没有动摇遵奉佛教的信心和决心,他私压“灭法诏书”,故意走露消息,尽可能地保护僧人和佛教典籍,反复劝说昙曜逃难避祸,可说得上是护法有功。只可惜他因忧郁过度年仅24岁还未继位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拓跋晃对佛教始终不渝的热忱和崇信、对僧人的爱护和亲和却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儿子拓跋浚。在文成帝拓跋浚发起的“复佛造像”中,昙曜以帝身待之,为景慕帝雕造了巨大佛像。但是因为拓跋晃未即位即夭折实际上并非帝王,第17窟与其他几个洞窟比起来就显得低矮了许多。
http://s13/middle/5f6ef8a3g94266cbbe28c&690
对应的是北魏景慕帝拓跋晃
http://s6/middle/5f6ef8a3g94267adc1f85&690
第17窟主尊大佛是弥勒造像,高15.5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一交脚大佛
http://s1/middle/5f6ef8a3g942755a254e0&690
第20窟的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标志,主尊佛像对应的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http://s6/middle/5f6ef8a3g94275af22255&690
仔细看下,第20窟左上角局部放大。
http://s2/middle/5f6ef8a3g94275ba466c1&690
第20窟右上角局部放大。
http://s2/middle/5f6ef8a3g942762c3f3f1&690
第20窟右边胁侍佛局部放大。
http://s5/middle/5f6ef8a3g942763d6a164&690
第20窟右边胁侍佛局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