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前半生

(2017-07-27 15:11:11)
标签:

杂谈

        在这个比以往年份热得多的夏天,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有了结局:贺函罗子君没在一起。剧情再一次以无常的逻辑颠覆了正常的欣赏需求,展示了一个“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变数”的生活定律。

         半个多世纪前的1960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写了一本书:《我的前半生》。这是一部生命力旺盛的作品。问世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而且仍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

        2017年​,同名一字不差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讲述的则是一群平民生活的命运拼搏、感情交织、里短家长。

       “我的前半生”是一个普世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贵为天之骄子的皇帝,贱若渣男怨妇,都可以成为主角,都可以演绎出精彩的故事。所以,文化艺术和娱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平等意识最好的表现方式。无论是古戏里的相公会姑娘,贫寒招东床,还是现代戏里的逆袭上位、破落下滑,其实都寄托了平民最常有的梦想。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之所以​受到追捧而不分老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颠覆了多少代人前半生甚至后半生的人生经验、信条和理念,展示了一个新时代青年男女的生活逻辑。他们在面对生存危机的环境下,发现上一辈人甚至好几辈人传下来的经验几乎全部没有用处。于是,他们按照生活的现实,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勇敢面对。不爱了就坚决离婚,哪怕做一个最佳前夫则是另一回事情。当不成相夫教子的陈太太,就去做职场上拼搏的女强人,旧情的顾念与离婚时的财产争夺完全可以统一在一个人身上。可以为一个旧爱守望10年,一旦发现有了新欢就明确表白。帮人打官司就得把对方当敌人,妖魔化了才能让他净身出户。

       对于一个后半生掐指可算的人​来说,自己的前半生早已成了往事。看别人的前半生基本上相当于一句俗话: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估计不少如我一样的老年人,已经不太能看得懂《我的前半生》了。

      今天看到一段话:一切皆可编程​,万物皆可互联,人类进入了软件定义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仅冲击着旧有的产业规律,制造模式,运行轨迹,也冲击着社会的制度、规矩、观念和思维。溥仪曾经想写一部《我的后半生》,终究没有写成。多少人在回顾前半生时,其实一直在谋划后半生,现在看来,每一个人都只能拼搏前半生,而无法完胜后半生。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后半生会遇到什么无法预料的事情。

        过去只听说印度非洲这样的地方会热死人,最近报道说西安也热死人了。过去只是南方汛期有水患,今年干旱的陕北洪水泛滥成灾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过去唱《太阳岛上》向往哈尔滨爽爽的夏天,今年说那里三伏天早晨还要穿棉袄。过去说层层选拔的官员都是精英人尖子,现在很多不是他们那个层次该做出的事都奇迹般的出现了。

        半个世纪前,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写了一本《我的前半生》。今天,每个人都在以过来人的身份回顾各自的前半生,围观他人的前半生。至于后半生,管他娘的,爱谁谁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致哀吴清友
后一篇:领养的距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