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旅游日。
5月20日是网络情人节。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政府发布信息称,为回应社会关切,方便游客来“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旅游,
张北县政府决定,从2016年5月23日起,取消“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收费。似乎在以实际行动向广大游客表示:我爱你!
从5月1日确定“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开始收取门票,到5月20日取消。虽然不能说朝令夕改,但却是一次少有的短命行政过程。短短20天的逆转透露了诸多的信息。
其一,政府决策的急功近利。
5月1日决定收费时,张北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阐述了启动收费政策背后的三大理由:第一、长132公里的“草原天路”由张北县人民政府于2012年9月建设,投资3.25亿元;鉴于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且还在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适当收回成本。第二、“草原天路”名声大噪以来,屡屡出现大堵车的局面,为了控制游客数量,需要以收取门票作为门槛;第三、景区车辆增多之际,出现了“垃圾遍地、人满为患、生态环境堪忧”的局面,启动收费为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而且,张北县旅游局的负责人又向媒体做出了与此信息公开平台所作解释不同的解释,称草原天路两侧一公里范围大约264平方公里,已申请成为张家口市级风景名胜区,收费是基于这个区域实施的,并不是针对道路收费。
这些所谓的理由都不过是说辞,背后真正的动机就是每人次50元的门票收入。
其二 ,社会舆论的有效发力。
“草原天路”收费的短命收场,得益于社会舆论的集中发力。收费政策一发布,媒体、专家、公众纷纷质疑,特别是游客和网民表示了强烈不满,认为这和“拦路抢劫”没什么两样。与此同时,一些法律专家也纷纷表示说张北县的这一规定其实是违反行政法规的:一方面,这条所谓的“草原天路”,只不过是一条没有资格收费的三级公路;另一方面,即便是所谓“景区”,其门票价格的制定权也在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而不在张北县物价局。
社会舆论的非议不仅来自外界, 沿途许多商家和小生意人也叫苦连天,因为这一收费政策让他们失去了不少的商机和生意。另外,从实行收费的第一天起,许多游客到收费处“掉头就走”,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可以设想,原本想大把收钱的动机,如果换来游客大幅减少,商家拒缴承包摊位的费用的结果,张北县就会陷入“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尴尬处境,撑不住是肯定的。
其三、有错即改别顾及面子。
不论说张北县当初推出“草原天路”收费的政策是决策程序不当,还是说急功近利的动机不纯,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无论如何指责,张北县有错即改还是明智的。不像很多地方政府,背着牛头不认赃,强词夺理三分犟。置舆论哗然于罔顾,将劳民伤财视无睹。
在民主法治日益深入人心的过程中,在舆论表达因网络而便捷的情况下,倾听民意民声变得越来越重要。行政有其慎重权威的一面,但也有试行和纠错的一面。在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及时修正是最明智的选择,死要面子硬扛是最愚蠢的不值。
其四、审慎决策按程序行政是必由之路。
从宗旨上讲,我们的政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没有自己的私利可图。因此,在决策和行政的过程中,倾听民意民声,经行多方论证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听证制度的执行,绝对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组织操纵偏听偏信为领导的意图背书。任何行政决策的推出,不仅有决策成本,还有运行成本。如果被证明无法正常推行而归于无效,消耗与损失的不仅是人力物力,还有政府的信誉。决策须审慎,行政需守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