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你姓朱 何不祭王陵

(2016-03-26 16:56:19)
标签:

杂谈

       清明节将至,祭扫正当时。       

       日前,在西安南郊杜陵原三府井村旁,明代藩王十三陵的宣王陵前,一群人正在虔诚的祭拜。焚香、下跪、烧纸钱、行叩礼,程序一样不差。借问:为何在此祭祖,答曰:家在南京本性朱,回家路途遥远,就近祭拜朱姓王爷,合情合理!想想也是,在500年前的大明朝,谁能说他们不是本家人。       

       大明朝的确是朱姓人家的天下,那个著名的朱子家训也是明朝的遗产,其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也是名言。      

       这群南京人祭拜的秦宣王陵,墓主朱怀埢是第十代秦王,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孙,秦康王朱志[土絜]五世孙。朱怀埢本来只是一名镇国中尉,其曾祖父诚润,是第一代临潼王朱公铭的次子,封镇国将军。简王无子,由第三代临潼王秉欆袭秦王,秉欆堂弟即诚润之子秉柎封辅国将军,秉柎之子惟燫封奉国将军,怀埢即惟燫之子,封镇国中尉。以朱怀埢的身份,已经属于远支王族,但他的命运很巧。简王无子,由临潼王袭,即昭王。昭王只有一子,即定王惟焯。定王又无子,以明朝的宗法继承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亡侄嗣。朱怀埢的血统最近,因此得以由中尉直接进封秦王。嘉靖二十七年(1548),朱怀埢袭封秦王,同时,追谥其曾祖父镇国将军诚润为恭王,祖父辅国将军秉柎为顺王,父惟燫为端王。嘉靖四十五年(1566),朱怀埢薨,谥号宣王。   

       三府井村附近,有从第十位到第十三位秦王的四座藩王墓。然而,现在地表能看到封土的仅有宣王墓一座,其他的都在各个时期平整土地中逐渐消失了。前些年,村里曾在这里取土,宣王墓破坏比较严重,墓冢的一角已被削去。由于宣王是第十代秦王,属于明末,所以其墓前石像略显粗糙,不论人像还是动物像,都显得肥胖了许多,两只石马旁还多了牵马人,这在明秦王墓的石像中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杜陵原上的很多村落,都是明代看守藩王墓的陵户和驻军的后代。明代旧制,每井有两营兵把守,后来,九井共十八寨均发展为村庄,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家室陵墓。今以大府井为首,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子井,共九井,此外,护陵的军营逐渐形成许多村寨,如东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这些古老的地名,距今都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为何这些村落要以“井”命名?据了解,按照明代的制度,藩王、诸王出生后二岁,开始修建其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因为避讳“墓”,所以称为“井”。还有另一种说法,因为高大的陵墓形状像“鼎”,所以当地人就以“鼎”称之,然而长安的方言中“鼎”读“井”音,所以,临近王陵的村落多以“井”命名。    

       西安是以周秦汉唐闻名的古都,盛名之下,对于其他未在此建都的朝代难免轻视。其实,明代藩王十三陵真是非常难得的宝贵文物遗存,不仅是与北京的帝王十三陵名称上遥相呼应,地位也远在各地藩王之上。加强明代藩王陵的保护,对于维护陕西“皇天后土”的风水名声,意义非同一般。可惜至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有被淹没的危险。    

       官方已经指望不上,民间可以大有作为。如果陕西有朱氏宗亲会,不妨认真考察一下明代藩王陵的前世今生,做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建一座明代藩王十三陵博物院,修一座世界朱氏宗亲祠堂,列入旅游开发,一定会成为西安近郊的旅游热点,社会经济效益都不会差。 

       人们在苦苦寻求商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有历史意义,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祖宗王陵风光再现,期待着朱氏宗亲的情怀、眼光,还有魄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