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只是个传说
(2010-07-31 09:07:04)曾经推出过“国人震撼、世界称奇”口号的西安曲江新区,前一段被媒体、专家和网民质疑了好一阵子。所谓“斥资120亿元装修西安城墙”也作为由头引起争议,惹得西安城墙管委会在报纸上发表“严正声明”辟谣。
老家在曲江南畔的塬上,进城总要经过曲江。日积月累,道听途说,鸿沟岸边的寒窑、西曲与羊头镇之间的秦二世墓、北池头村南的红孩儿坟,每处都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在曲江池村的街道沉入南湖之前的几十年间,这里几乎没有变化。路旁的百货商店作为标志性建筑,到拆除时依然是清水红砖墙,连当地民居最普通的瓷片装修也没做。后来,西安市成立了曲江旅游度假区,古老的传说与变化不大的村庄,开始被列入开发的设想和规划,酝酿着新的传说。但是,从计划到变化,过程依然缓慢,往日的风景和经久的传说,在时光的消磨中继续着。
自从来了段先念,曲江池畔风云突变。北广场建造一炮打响,大唐芙蓉园平地风生。海洋馆、遗址公园、南湖等项目相继建成。旅游度假区也变为曲江新区,还挂上了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招牌。草根出身的段先念,从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晋升为西安市副市长,正式步入官场。于是,段先念和他一手推动建设的曲江新景观,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曲江新传说。
曲江开发的轰动效应让“曲江模式”、“经营城市”在专家的高端论坛和媒体的反复宣传中油然而生。曲江的行动在公权力的推助下向周围延伸、扩张。法门寺、楼观台、骊山、大明宫、西安城墙相继由曲江跨行政管理区域强势介入,大有西安旅游开发非曲江莫属之势。在这种情势下,有人公开质疑“曲江模式”其实是既难能可贵又在情理之中的事。被质疑者大可不必为之不快,更没必要采取“防卫过当”的措施,需要的是平常心,是应有的自谦、自信和从容。
生活本来没有模式,模式是成功者的奖牌,却是创新者的桎梏,往往与教条、僵化有某种联系。苏联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一个模式,结果自己在模式中死掉了。美国也不断推销自己的模式,甚至不惜借助战争暴力。阿富汗和伊拉克搞了多年,至今却没有迹象变成美国。旅游业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地创新而不是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
话又说回来,对曲江的质疑,应该是就事论事的平等探讨,而不应是借助舆论的声讨,更要避免公权力固有的傲慢与偏见。一片质疑声中,最大的由头是“斥资120亿装修西安城墙”。这个由头不只是被质疑方“避谣”,身在西安的市民也不认同。准备开发城墙景观带的策划是有的,计划投资120亿也事出有因,但绝不是“装修城墙”能够概括的。以一个混淆的概念作为对象来质疑,质疑本身也就该被质疑了。质疑还有一种说法:主管和力推城墙旅游开发的领导人以前是房地产开发商。这让人马上想到了唯成份论,多少有些追查阶级成份的味道。不能因房价高就把房地产业看成祸水,更不能因为曾经是房地产商就不该入官场,或者说房地产商当了市长就必然以开发房地产的模式抓城市建设。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业的发展,其实都不可能孤立进行,必然与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同步,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西安人对文物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尊敬。曲江开发的历程也体现了这种民意,努力在追求着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追求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时尚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追求着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产业经营的深度融合。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模式不常在而传说常流传。曲江不是模式,其实只是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