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理权限来源角度来看,代理分为三种: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委托代理通过被代理人以意思表示的方法将代理权授予代理人,是一种基于信任而产生的一种民事关系。《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一宗关于生命的委托代理。
生命的委托与代理——关于《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赵氏原本忠烈名门,其家族悲剧起宫廷争乱,由于奸臣屠岸贾的陷害“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在这场灭门悲剧中,唯一漏网的是赵朔那即将分娩的妻子。为了赵氏血脉,赵妻分娩之后将婴孩的抚养委托于门人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再将其转委托于赵朔的友人程婴,复代理人程婴不负众望,用一生去完成这个关于抚养的代理。
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晋景公三年,赵朔率军援救郑国,与楚庄王在黄河边交战,一战成名并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景公三年,司寇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赵朔的妻子有身孕,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
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偷生?”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回头去死,以报赵君的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分娩产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侥幸脱险。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没有查到,以后定要再搜,该怎么办?”公孙杵臼说:“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说:“死容易,育孤难。”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计将婴孩掉包,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公孙杵臼与孤儿藏在哪里。”军士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一面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将军们当然不答应,立刻杀了公孙杵臼和孤儿。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在程婴照顾下成长。
十五年后,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功成之后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并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在中国,死亡并不只是生命的终结,人们在选择死亡的时候常常赋予死非凡的意义,士为知己者死,知己已走自己空留无意,选择死亡,了无牵挂,正如故事中的程婴为报赵朔知遇之恩而不苟且偷生。也有为了促成大事主动的选择死亡,就是牺牲,樊於期为了帮助荆轲刺杀秦王选择了死亡,侯嬴为陵君窃符救赵选择了死亡。同样赵妻将婴孩委托于公孙大人后自己选择了死亡,而公孙大人同样支付生命的代价,将抚养的任务转委托给程婴。
故事中,赵妻死了、公孙杵臼死了,程婴活着,但他选择了比死亡还困难的事业,相当于无间道里面的卧底,彻底地扮演了一次出卖朋友、忘恩负义、残害忠良的小人,整个天下,唯一知道事情真相、相信自己清白的人就只有自己,甚至孩子成为了程婴的信仰而或生命的意义。十五年来,他为这份代理背负骂名,饱尝家破人亡的辛酸,也在这抚养的任务中耗尽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行为演绎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准则。
与之相对的是余华的小说《活着》,主人公福贵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面选择了活着,他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然而他活着,在近四十年里,福贵经受了人间的很多苦难,面临了与一家四代人的生离死别,是一个痛苦致极的人,他本应该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的选择表现了他对对生命最尊重。巧合的是,张艺谋先生拍摄电影《活着》的时候,主人公福贵的扮演者就是葛优,陈凯歌《赵氏孤儿》中程婴的扮演者也是葛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