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宋·程端蒙
程. 名端蒙。字正思。董. 名铢。字叔仲。俱江西德兴人。
弘谋按童蒙须知,为父兄者所以教其子弟也。程董学则,则自十年出就外傅以上事。凡乡塾党庠,胥可通行。故朱子尝以为有古人小学之遗意焉。父兄教之于家。师长教之于塾。内外夹持。循循规矩。非僻之心,复何自入哉。
凡学于此者。必严朔望之仪。
其日昧爽,值日一人,主击板。始击、咸起、盥、潄、总、栉、衣、冠。再击,皆着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率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入于室。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各就案。
谨晨昏之令。
常日.
击板如前。再击。诸生升堂序立,俟师长出户、立定、皆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板会揖、如朝礼。会讲、会食、会茶、亦击板、如前。朝揖、会讲、以深衣、或凉衫、余以道服褙子。
居处必恭。
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 必直身正体。毋箕踞. 倾倚.
交胫. 摇足。寝. 必后长者。既寝. 勿言。当昼. 勿寝。
步立必正。
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毋背所尊。毋践阈。毋跛倚。
视听必端。
毋淫视。毋倾听。
言语必谨。
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论及乡里人物长短.
及市井鄙俚无益之谈。
容貌必庄。
必端严凝重。毋轻易放肆。毋粗豪狠傲。毋轻有喜怒。
衣冠必整。
毋为诡异,华靡。毋致垢敝。简率。虽燕处. 不得裸. 袒.
露顶。虽盛暑. 不得辄去鞋袜。
饮食必节。
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非节。假. 及尊命.
不得饮酒。饮. 不过三爵. 勿至醉。
出入必省。
非尊长呼唤,师长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辄出学门。出,必告。反,必面。出,不易方。入,不逾期。
读书必专一。
必正心肃容。记遍数。遍数已足. 而未成诵. 必须成诵.
遍数未足. 虽已成诵. 必满遍数。一书已熟. 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 勿读。无益之文.
勿观。
写字必楷敬。
勿草。勿欹倾。
几案必整齐。
位置有伦。简帙不乱。书箧、衣笥、必谨扃钥。
堂室必洁净。
逐日,值日再击板如前。以水洒堂上,良久,以帚扫去尘埃,以巾抆拭几案。其余悉令斋仆扫拭之。别有污秽,悉令扫除,不拘早晚。
相呼必以齿。
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 以兄。年相若.
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 亦如之。
接见必有定。
凡客请见师长. 坐定. 值日击板. 诸生如其服升堂。序揖.
立侍. 师长命之退. 则退. 若客于诸生中. 有自欲相见者. 则见师长毕。就其位见之。非其类者. 勿与亲狎。
修业有余功。游艺以适性。
弹琴. 习射. 投壶. 各有仪矩。非时勿弄。博. 奕.
鄙事。不宜亲学。
使人庄以恕. 而必专所听。
择谨愿勤力者. 庄以临之. 恕以待之。有小过者. 诃之。甚.
则白于师长. 惩之。不悛. 众禀师长. 遣之。不许直行己意。苟日从事于斯. 而不敢忽. 则入德之方.
庶乎其近之矣。
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人之教者. 自其能食能言.
而所以训导整齐之者. 莫不有法. 而况家塾党庠术序之间乎。彼学者所以入孝出弟. 行谨言信。群居终日. 德进业修. 而暴慢放肆之气.
不设于身体者. 由此故也。番阳程端蒙. 与其友生董铢。共为此书. 将以教其乡人子弟. 而作新之.
盖有古人小学之遗意矣。余以为凡为庠序之师者. 能以是而率其徒. 则所谓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者. 将复见于今日矣。于以助成后王降德之意.
岂不美哉。淳熙十四年. 丁未. 十一月. 甲子. 新安朱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