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94@365“真”与“假”的故事——“淳化元宝”背“双佛”的今世前缘

标签:
转载 |
http://s12/mw690/006hCKO9zy73bqK4mgP2b&690
在这些摊位上,金质的辽代钱币则非常显眼:
http://s1/mw690/006hCKO9zy73bqKmXUQe0&690
其中一定不乏铸造精良、品相堪称一流的金质的、银鎏金的“淳化元宝”背“双佛”钱:
http://s14/mw690/006hCKO9zy73bqKzlJr1d&690
摊主会信誓旦旦告诉你,这些“淳化元宝”背“双佛”钱是山西五台山出土的。但是令你顿生疑窦的是,这些金质钱币居然按重量论价,如同金饰品。
http://s3/mw690/006hCKO9zy73bqKJJpo52&690代之下面这种鎏金钱币,有的摊主还会用这是金质钱币来忽悠你:
http://s12/mw690/006hCKO9zy73bqKYXcneb&690
http://s3/mw690/006hCKO9zy73bqLk1Ka82&690
http://s5/mw690/006hCKO9zy73bqLJKDyd4&690
国家博物馆在说明词中写到:
宋 北宋 淳化年间(990 - 994年)
1978年山西省五台山出土钱径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佛像隆起0.2厘米,重12克左右。
金质,成色96%。宋太宗淳化年间巡幸五台山时为敬佛而铸。面文 “淳化元宝”。背雕像,穿右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佛,左为双手合十站立在莲花瓣座基上的善财童子,上缘有戳号“二”字。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五台山出土的这批佛像金钱,显示出宋政权对佛教的重视。(王俪阎)
在部分“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流失海外之后,经历了不平常的故事。
据关汉亨先生在《中国珍泉追踪录》中介绍:
1995年又一枚淳化佛像钱流入本港,为某泉商所得。该金钱附有一份山西省博物馆的文物鉴证书。记录该枚金钱的详细资料:钱径2.28厘米,厚0.2厘米,重7克,含赤金占73% ,锻银6 % ,锻铜1%,其他成分占11%。该金钱原物主系山束省曲阜市董氏藏品。该馆鉴证评语:现考该钱风材质重量与I963年北京汤河口出土者同,经我馆定、素测试后,断该钱为当时物。鉴证书盖有“中国山西博物馆文物鉴定组”的鉴证章。笔者以3500港元购得次佛像金钱。1996年春,笔者已将该枚佛像金钱及一枚“太平天国”背文“圣宝”金钱,捐赠广州博物馆收藏。
http://s2/mw690/006hCKO9zy73bqLS5Ylf1&690
关先生的叙述,讲述了这批流失海外的国宝级金钱,初到香港,一方面,不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识,香港藏家与这种国宝级古钱币失之交臂,另一方面。这些国宝级古钱币在无人问津情况下,不得不辗转再次流失海外。据说,中国银行的一位官员在会见日本商人时,那位商人拿出一枚宋代金佛币,请他观赏,说这是中国大陆出土的文物,在香港以30万港币买到的。这位官员目瞪口呆:没有听说过国内出土宋代金佛币的消息呀!
接着美国《珍藏》杂志1988年5月号上透露:中国出土宋代淳化年间纯金质佛币。
新华社香港分社也有快电发回:香港拍卖市场出现我国宋代淳化金佛币。
这个消息震惊中外钱币收藏界,是一个典型的出口转内销的出土文物消息。也开始了这种钱币的造假进程!
这些“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银钱的发现和流失,成为震动中国政府和文物部门,也成为国家督办的文物第一大案,在公安部门努力下,绝大部分五台山出土的“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银钱背追回,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时,对于钱币收藏界来说,国宝的追回,使人们可以一窥国宝的真容,同时也极大地刺激藏家的欲望,能够收藏这样的钱币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的“梦想”
在这种“梦想”的刺激下,香港和内地部出现了“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仿品,既有所谓的金钱、银钱、而更多的是铜钱:
http://s9/mw690/006hCKO9zy73bqMmTGg68&690
http://s12/mw690/006hCKO9zy73bqMDcLh6b&690
部分仿品较为精细,是利用真品照片,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制造钱币模具,利用现代铸造技术铸造而成,因此不能再现原来“淳化元宝”背佛像铸造时,将预制的造像模块粘合于小平铜钱背面作为母钱,铸造后再对佛像的细部进行镂刻加工的过程。找不出一丝镂刻的痕迹。
这些仿品的出现,大大扰乱收藏市场,一时真真假假,令人眼花缭乱,是“鱼目”还是“珍珠”,就成为钱币收藏者的心头之痛。使藏家对这类“淳化元宝”背佛像的钱币敬而远之。
二、另一种早已问世的“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银钱
随着人们对这种钱币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不少博物馆和藏家手中收藏有一种“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银钱:
关汉亨先生《中华珍泉追踪录》对此已有所记述:“ 1963年在北京汤河口农机厂前工地曾出土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8枚、银钱12枚,平均枚重8.2克.此次出土的金银钱部分已流散在民间。”
在《淳化元宝金银钱》、《“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后继有“银”》等文章中先后介绍了“淳化元宝”背佛像银钱。
http://s5/mw690/006hCKO9zy73bqN3nzCf4&690
这些银钱与五台山发现的“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相比,有着如下特点:
“文字图案均无任何后修迹象,笔划、线条、穿郭的横截面上端均呈明显的弧形,穿略含圆意、穿郭细而高挺。穿内倒往往可见一道极细而清晰可辨的合范线。其精致程度固非翻砂法所能达到。”因此,专家认为:“其铸造方式必为范铸”,且为“质地极细密的泥范”。钱币学家将这种“淳化元宝” 背佛像钱称之为“精铸版”。这种精铸版金银钱立像脑后有光,双肩上均有披帛,莲台的花瓣数目有定规,坐像下为7瓣立像下为6瓣。
而“五台版金钱”相形之下,则大为逊色.面文同行书小平流通铜钱,宇划多漫滤不清,钱背造像细节多由镂刻而出,轮郭隐约,往往经修始得略具形态。钱体不够规整,厚薄也多不均匀.”。因此认为“此种金钱当为翻砂法所铸将预制的造像模块粘合于小平铜钱背面作为母钱.”
“精铸版”与“五台山版”区别,一个为范铸,一个为翻砂铸造。
如同上述文章所说,“精铸版金银钱最初为有识君子偶于市肆坊间觅得,历经岁月市场上真品已几近绝迹,却先后出现了若干批伪品,各式均有,其中制作最精美者,在形似方面已极尽能事。唯神韵稍欠。”这种精铸版的金银钱币在北京收藏市场也有偶有出现,基本来自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而大量出现是这篇文章在2010年发表之后的事情,现在潘家园地摊上的“淳化元宝”佛像金钱基本为精铸版式。行内朋友告诉我,所谓金质古钱币为造假重灾区,且笔者没有鉴别这种金质钱币的能力,故无法评论,但是以重量论价者则十分可疑!而早些年,出土的金质古钱币几乎是天价,现在以重量论价者,比金饰品贵不十多少的金质钱币,则十分可疑!
随着上世纪末,在东北兴起的群氓大探宝,东北及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市场连续出现了一些铸造精美,佛像造型比较粗犷,与五台山出土的“淳化元宝”佛像钱不同的“淳化元宝”佛像钱币,大都带有东北窖藏钱币的特殊坑口锈色,这些钱币有银质钱币,更多的是铜质钱币。
http://s2/mw690/006hCKO9zy73bqNnHBT31&690
据网络博文介绍,东北及内蒙不少藏家,由于能够第一手接触到东北辽金元窖藏钱币,因此,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淳化元宝”背佛钱的真实性,因此收藏到一些这样的钱币。
http://s9/mw690/006hCKO9zy73bqNSJQId8&690
今发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银、铜四品,乃同范所铸,属同时期铸造,四枚东北地区所出。观淳化背佛钱,其双佛风格粗旷、辽韵十足。辽钱多有背双佛钱,应属辽铸。淳化元宝背佛钱币在字体和背佛有几种铸造风格,个人见过3-4种不同风格的淳化元宝背佛钱币,应是不同时期的几种钱币
2、打骨阿保机的《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银、铜小平鉴赏》、《淳化元宝背双佛银钱珍赏——和聚泉三宝博友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
http://s9/mw690/006hCKO9zy73bqOquTu38&690
3、北国盈泉的博文《宋代贵金属铸币(一)——淳化元宝》、《劫后遗珍(三)——宋代淳化元宝》
http://s6/mw690/006hCKO9zy73bqOY3n7e5&690
其中直径,铜23.5毫米,银24.1毫米,金24.1毫米
聂先生写到:“博友聚泉三宝发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今和银钱一品。金、银二品乃同范所铸,以印证,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外亦有银钱,(铜钱也有见)。且除五台山出土外,其它地方也有发现。有泉友提出淳化背佛是否辽铸?此问很有见解。辽仿历朝钱币早有定论,西夏大安背月,最初也出土大辽腹地内蒙赤峰林西,因其风格形制有别辽钱,最终被大家定为西夏钱。现又有新说:西夏大安背月钱为辽借开元通宝改范而铸。观淳化背佛钱确系改范所铸,其双佛风格辽韵十足,且辽钱多有背双佛钱。泉友提出,仅供参考。”
这些钱币大都在出现之时,被北方收藏家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收藏,真正出现在北京收藏市场的很少,由于赝品“淳化元宝”佛像钱的泛滥,再加上这些钱币与人们所熟知五台版佛像钱的明显不同,这些“先入之见”,使人们不敢轻易地认可这些钱币,绝大多数的藏家也是“视而不见”,如同当年流落到香港的五台山出土的“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那样,不被香港藏家认可,错过收藏的大好机会一样,错过了收藏机会,与珍品“失之交臂”。
我也是这样的人,2012年春节后,一位熟悉的东北商贩从东北带来一批辽金窖藏钱币,其中就有这样“淳化元宝”背佛像的小平钱,有银钱也有铜钱。
由于对这类钱币的固有成见,认为是赝品,由此,对这批钱币的真伪也产生了怀疑,因此,与这些钱币“失之交臂”。
在2013年秋季,一位熟悉的江姓辽宁商贩,带来一批八面城出土的元代窖藏钱币,笔者在其中又看到这样的钱币,与市面上这类钱币不同之处,有着盐碱地窖藏所形成的厚厚的蓝绿锈层。明显为出土窖藏钱币,使我产生了拿回去好好研究的念头,在一大堆钱币中,我先后找到两枚这样的钱币:
http://s14/mw690/006hCKO9zy73brs18Dz4d&690
这两枚钱币是在除锈过程的照片,第一枚钱币的直径23.9毫米,高度为1.3-2.1毫米,重量为4.37克,第二枚钱币的直径23.5毫米,高度为1.45-2.25毫米,重量为4.98克。
其佛像与五台山的“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大致相同,但是线条更加简约,虽然没有了头部、衣饰的细部刻画,但仍然表现了双佛的庄重而生动的神韵,这些都是赝品所无法达到的。
从细部上看,两枚钱币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一枚双佛头部之间,在穿口上方似乎有祥云,而另一枚则没有,在“淳化元宝”背佛金钱刻有数字的相同部位,铜质“淳化元宝”背佛钱也有数字的痕迹,由于锈层覆盖,无法看清具体数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个数码不同。
从此钱的形态来看,这两枚钱币与“淳化元宝”背佛金银钱的铸造方法不同,是利用中国古代翻砂铸造法铸造而成。笔者后来又收藏有八面城出土的这样一枚钱币。
从这次收藏到三枚东北出土的铜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后,就一直没有再见到过这种钱币,今年,一位东北熟悉的钱商朋友有送给我一枚铜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在他那里欣赏到一枚金质“淳化元宝”佛像钱:
http://s16/mw690/006hCKO9zy73bqPtqUv5f&690
这枚铜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原为典型的东北蓝绿锈窖藏钱币,经过朋友利用玉石研磨机物理除锈后,下面为黑色包浆,黑色包浆上带有轻薄的蓝绿锈,其佛像形态与笔者收集的三枚铜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尺寸也相差无几。
而这枚金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出自吉林梨树县的辽河,为河沙中出土的钱币,这一带的辽河,在挖沙作业中常常可以得到沉没的河中的金属物件,如钱币、铜器。
这枚金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应该与精铸版“淳化元宝”佛像钱版式相同,由于金质较软,再加上河中流沙的冲刷,钱币的细部线条已经十分模糊,文字笔画、边郭、佛像显得十分圆润,这恰恰是河中泥沙如玉石研磨剂一样,对这枚钱币进行近千年抛光的结果。这种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而非人工能够做到,恰好这枚这枚钱币为真品,也是当之无愧的“大珍品”!这枚钱币应该为金国在靖康之变中从汴京内库中所得,不知何故,沉入辽河之中。
朋友能够让我亲手把玩这枚金质“淳化元宝”佛像钱,并且留下倩影,如同王刚老兄所说,“看过拥有”!足矣!
四、究竟是宋钱还是辽铸?
以上笔者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现存的“淳化元宝”佛像钱,大体分为三种:
五台山版,目前这种版式只发现有金质钱币:
http://s10/mw690/006hCKO9zy73bqPFNyN19&690
它的基本特点为钱背造像细节多由镂刻而出,轮郭隐约,往往经修始得略具形态。钱体不够规整,厚薄也多不均匀。此种钱币为翻砂法所铸,母钱为将预制的造像模块粘合于小平铜钱背面所成,因此,有无镂刻痕迹,特别是佛像与地章结合部有无镂刻痕迹是判断这类钱币真伪的基本要点。这种钱币在三种钱币中最显粗糙。
精铸版,目前这种版式发现有金质和银质两种,从目前看,存世极其稀少:
http://s14/bmiddle/006hCKO9zy73bqPVIJL2d&690
这个版式的基本特点是文字图案均无任何后修迹象,注重于细部刻画为泥范一次铸造而成,与五台山版相比,佛像的脑后有光幕是鉴别这两个版式钱币的重要依据。精美是其主要的特点
http://s16/mw690/006hCKO9zy73bqQmtszef&690
在关于“淳化元宝”背双佛的博文中,对于东北出土的这类钱币,究竟是宋钱还是辽仿铸,有不同的解释。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这类钱币与佛教的关系,此类钱币应该是“佛教供养钱”,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开始,到南北朝时期,得到极大地发展,南北朝的君主大都崇信佛教,以佛像为主的佛教艺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到北宋初年,北宋对佛教朝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而在在民间念佛结社特别兴盛,影响极大。“淳化”作为宋太宗的年号,宋太宗是宋代几个崇佛较有名的皇帝之一。他统治北宋二十二年间(九七六─九九七),对佛教极为注意。在他相当有计划的管制与扶持之下,不但促成了东西佛教的交流,完成大批佛典的翻译,而且将北宋都城建立成新的佛教中心,助成后来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奠定北宋皇室崇佛的“祖宗之制”,于北宋士庶对佛教的信仰,北宋佛教文化的形成,颇有鼓舞开创之功。
就辽国的佛教来说,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信奉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佛教在辽国的发展与辽国占领信奉佛教的地区有关。为了安抚信奉佛教的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辽代帝室,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追荐、饭僧等佛事,这样,佛教的信仰就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到了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中间,辽代佛教遂臻于极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兴宗继位,归依受戒,铸造银佛像,编刻大藏经,并常召名僧到宫廷说法,优遇他们,位以高官,大大提高了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宋人将这种情况称为“佞佛”,而辽代“敬佛”、“礼佛”的方法主要是兴建寺庙、利用贵金属建造佛像、刻制佛经、饭僧等。铸造供养钱在辽代的有关文献和文物中至今未见实物。
因此,从“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出土的地点分析,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淳化元宝”背双佛钱应该是宋太宗崇佛的产物。
在中国历史上,钱币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媒介,也是将“皇权”转化为“神权”的产物。作为皇权的标志—“年号钱”。将将佛教造像融合到厌胜钱的铸造上 ,“淳化元宝”背双佛钱并非第一个,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腾钱)》就介绍了一枚“开元通宝”背佛陀.天王钱:
http://s11/mw690/006hCKO9zy73bqQtnpEea&690
其钱为青铜质,面隶书“开元通宝”,与一般“开元通宝”形制相同,背面,穿右为释迦牟尼佛,穿左为护法天王,均有桃形背光,高浮雕制作。断代为唐代铸造的佛教供养钱。
此钱直径23.4毫米,整个厚度为2毫米,重量为4.3克。就其背面图形、直径、厚度、重量几乎与新发现的“淳化元宝”背双佛铜质钱几乎一模一样。
应该说,“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钱是佛教供养钱的一种继承,是将佛教文化、中国造像艺术与钱币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珍品,其艺术成就乃是中国钱币史,特别是中国金银钱的一个无可争议的巅峰。
在现存的“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银钱中,精铸版金银钱应定性为皇室供养钱,五台版金钱则为寺庙自铸的庙宇钱。这两种钱币为北宋铸造的“礼佛钱”。
而笔者认为来自东北窖藏钱币中的淳化元宝”背双佛金银铜钱,也应该是北宋民间佛教的“念经结社”团体仿铸的“礼佛钱”,“供养钱”,而在宋代自行仿制这类钱币是合法的,“私铸金银等钱不通时用者不坐。”此类钱币并非盗铸。
这些钱币虽然出土于原来辽的故地,并不能断定其为辽铸,因为辽后为金所灭,金又被元所灭,在金灭北宋、元灭金、南宋的两场战争中,大量的中原财富被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掠夺一空,并且被带往他们的发祥之地,因此,从钱币出土的情况看,近些年来在东北及内蒙东部原辽金元故地发现的窖藏钱币其数量、种类、珍稀程度上要远远大于在内地发现的窖藏钱币,就一般行用钱的窖藏钱币,其中95%以上为北宋及北宋前中原内地历代政权铸造的钱币,而辽钱、金钱、元钱的数量相当稀少。就这次在八面城发现的元代窖藏钱币,挑出的珍稀钱币中,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二、三,而其中相当部分为五代和北宋稀有品种的钱币。
部分人认为这些钱币的佛像,“其双佛风格粗旷、辽韵十足。辽钱多有背双佛钱,应属辽铸。”而“辽钱多有背双佛钱”的结论似乎没有得到验证。
辽有仿铸中原钱币的习惯,这些仿铸钱,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为在阿保机建立辽代政权以前,仿造仿中原各王朝行用钱,通过钱文或形制变造,所铸出的具有契丹风格神韵的钱币,这些钱中相当部分,或作为宗教用钱,或作为纪念玩赏钱。小钱多作为供养钱使用。大钱多作为护身符佩戴。这些供养钱多为小型,其面文基本是仿照两汉钱币,如大泉五十、货泉、小泉直一等等、
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腾钱)》中就刊载一枚辽铸“开元通宝”背龙凤:
http://s4/mw690/006hCKO9zy73bs8gNvt23&690
从文字上可以看出辽代早期汉文钱币的特点。使用“北方俚俗汉字”。此钱直径只有18毫米,高度却为2.5毫米,重量为4.5克,是一枚小而厚重钱币,表现了早期契丹钱币古拙粗犷的风格。
一类为由于“外交用途”的聘享钱,目前,已发现辽代特铸的聘享钱有两类。其中一类为仿铸的目的国行用钱名的钱币,多为五代十国钱币,如“天成元宝”(后唐),“乾封泉宝”(楚),“乾元重宝”(楚),“永通泉货”(南唐),“开元通宝”(吴越),“天德重宝”(闽)等,也有北宋钱币如 “至道元宝”,“宋国通宝”等。
http://s7/mw690/006hCKO9zy73bs8zneu06&690
http://s7/mw690/006hCKO9zy73bs8VIfse6&690
从以上辽铸“淳化元宝”背“天皇地后大”来看,从辽代类似宗教钱币图案来看:
http://s15/mw690/006hCKO9zy73bs9i2Xc1e&690